我战战兢兢站在一旁,低着头盯着地面。
“夫人,还请您到西侧殿稍候,皇后娘娘有两句话想跟顾**说。”
皇后身边的大丫鬟夏橘行李请继母离开,我抬头看向她,她眼神淡淡的撇了我一眼后应声跟着宫女出去了。
“你在京城这十年,过的可还舒心?”
“回娘娘,草民在京这十六年,自当时舒心的。”
“十六年啊?”高堂之上的皇后重复了一遍,“可是我听说顾太师家的长女,一出生就送去了边关,长到六岁才送回京城?”
皇后眼神扫过来,我跪在地上,惶恐难安。
“之前京城就有传闻说顾太师家的长女长得跟我皇儿有几分相似,如今看来除了容貌之外,竟无半分相似之处。”
“皇后娘娘说的是,草民怎敢跟公主殿下相提并论,至于传闻,只是谣言罢了。”
“哼。”上首传来一声轻嗤,“也亏了你这张脸,否则,这等好事也轮不到你。”
“冬雪,挑些入眼的东西送去太师府,就说是本宫和顾姑娘投缘,赏她的。”
我强撑着回到府里,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祖父派人请去了书房。
一进门,果然不出我所料,祖父和父亲都在书房,也好,省得我一个一个的解释。
连同皇后赏赐一并来的,还有封我为故兆公主,前往匈奴和亲的旨意。
“到底怎么回事?”父亲率先发问。
“怎么回事?不应该问问你们自己吗?”我忍不住出口讽刺,却也难以抵消我心中的恨意。
“絮儿,你!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呢?”
我将藏在香囊里的玉佩拿出来丢在桌子上,玉佩装上砚台发出清脆的声响。
“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让他们杀了我?为什么啊?”我丝毫顾不上平日里的礼仪,对着父亲和组父大吼大叫。
“你都知道了。”祖父闭上眼睛跌坐在椅子上。
是啊,我早就知道了,当年皇后产下双胞胎,小的一个营养不良,太医说活不到三岁便会夭折。
当时正逢上大旱,钦天监夜观天象说宫里有灾星降世,皇后狠心派心腹太监将我送出宫杀死,对外就说诞下一名死婴已经处理了。
心腹太监将婴儿带出宫后不忍处死,想着反正迟早都会死的,便将婴儿丢在了路边。
恰逢祖父被皇上召集议事,回家路上遇到了在襁褓中的我,祖父不忍,便将我带回了府中请人医治。
一年后宫中传来皇后身边的大太监暴毙的消息,便猜测我是皇后诞下的那名死婴。
宫中以为公主挑选陪玩为由,召宗室贵族家半岁至一岁的女婴入宫。
祖父便派人将我悄悄送去边疆,戍守边疆的陈将军祖父曾经救过他,祖父将我托付给他。
皇后派人追杀,乳母用泥土涂满了我的脸,装作农家妇女才躲过一劫。
此后我一直在边疆,直到我六岁的时候,祖父派人来将我接回京城养育。
直到前不久我的乳母病重,我前去探望,她将一切都告诉了我。
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她拉着我的手说:“奴婢看着你长大,希望你能放下那些过去,好好的活着。”
我原本是可以好好的活着的,如果邵阳公主不出风头的话。
“你们一个个自私伪善,凭什么救我?为什么不让我死在皇后派来死士的刀下?”
看着愣怔在原地的祖父和父亲,我只觉得一阵痛快。
祖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抬手便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红肿的脸,杵在原地和父亲对峙。
直到父亲扶着祖父出去,我才放下手摸着被摔成了两半的玉佩泣不成声。
是我不孝,祖父已经年过花甲,我不仅不能尽孝还要如此气他。
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皇后拿祖父的命威胁我,我若是不替邵阳去和亲,整个太师府只有死路一条。
六十多岁的人,一辈子为了大齐兢兢业业,我不能让他在这个时候为了我晚节不保。
《京华十四春》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男女主角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感谢佚名的出色创作。
《京华十四春》是一部令人沉浸其中的优秀作品。作者佚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奇而真实的世界。主角桃枝裴宴之邵阳赫连聿的形象栩栩如生,她的聪明和冷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读者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紧张、感动、欢笑。这本书的文笔流畅,情节紧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京华十四春》这本小说情节曲折,充满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主角桃枝裴宴之邵阳赫连聿的形象鲜明,她的冷静聪明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赋予了故事以强大的力量。作者佚名的文笔极为流畅,让人沉浸其中。整个小说的框架非常巧妙,每一个细节都相互呼应,环环相扣,令人拍案叫绝。配角们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身份和命运交织在一起,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戏剧性。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读后让人陶醉其中。
《京华十四春》这本书人设有趣,剧情写实,真挚动人。主角桃枝裴宴之邵阳赫连聿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她的聪明冷静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为之折服。作者佚名巧妙地切入故事,设定了一个新奇的背景,并以精巧的结构将各个场景环环相扣,令人过目难忘。文中的配角也出彩,各自拥有独特的身份和共情点,与主角的前后反差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读者无法自拔地被其抓住,不断追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