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越故宫的红墙黄瓦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严,
颜如玉站在"明代宫廷文物展"的展厅里,指尖轻轻拂过玻璃展柜,
里面陈列着一支精致的金凤簪。"弘治年间的工艺真是精湛啊,"她轻声自语,
眼睛几乎贴在了玻璃上,"这应该是孝康敬皇后戴过的首饰。"作为历史系研究生,
颜如玉对明代宫廷史了如指掌。导师总说她要是生在古代,准能在后宫混得风生水起。
想到这里,她不禁莞尔。"姐姐,你的东西掉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颜如玉低头,看见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举着她的校园卡。"谢谢你啊,小朋友。
"她蹲下身,接过校园卡,顺手揉了揉男孩的脑袋。"那边还有!"男孩突然指着马路对面,
然后不等颜如玉反应,就冲了出去。"小心!"颜如玉看到一辆轿车疾驰而来,
身体比大脑先行动,一个箭步冲上前拽住男孩的胳膊往回拉。刺耳的刹车声。剧烈的疼痛。
然后是一片黑暗。"嘶——"颜如玉是被一阵刺痛唤醒的。她睁开眼,
发现自己躺在一条泥泖的小路上,周围是陌生的古建筑,行人穿着明朝服饰来来往往。
"我这是...在影视城?"她勉强撑起身子,
却发现自己的现代装束——牛仔裤和T恤——已经变成了破布,身上多了几处擦伤。
"抓住她!那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奸细!"一声厉喝从身后传来。颜如玉回头,
看见两个穿着衙役服饰的男子朝她奔来。本能驱使她拔腿就跑,拐进一条小巷,
又钻进另一条,直到看见一扇半开的朱红色侧门,不假思索地冲了进去。
她跌入一个精心布置的花园,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颜如玉躲在一丛牡丹后,屏住呼吸听着外面的动静。"这位姑娘,私闯他人府邸,
可不是淑女所为。"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颜如玉猛地转身,差点惊叫出声。
面前站着一位约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身着月白色直裰,腰间系着一条青玉带,面容俊朗,
眉目如画,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我...我不是故意的,
有人追我..."颜如玉结结巴巴地说,同时大脑飞速运转——这人的衣着打扮,
分明是明代贵族。男子上下打量她,目光在她的短发和奇特的服装上停留片刻,
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姑娘这身打扮...确实引人注目。不知姑娘从何处来?
""我..."颜如玉正犹豫该如何解释,外面传来衙役的喊声:"搜那边!
那妖女肯定跑不远!"男子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他一把拉住颜如玉的手腕:"跟我来。
"他带着颜如玉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间雅致的书房。关上门后,
男子才松开手:"现在可以说了,你是谁?为何被官差追赶?"颜如玉深吸一口气,
决定半真半假:"我叫颜如玉,从...很远的地方来,因为衣着与本地不同,
被当成了奸细。""颜如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那个颜如玉?"男子轻笑,"好名字。
姑娘谈吐不凡,想必读过书?""略通文史。"颜如玉谨慎地回答,
同时观察着书房——四壁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案几上摊开的是一本《资治通鉴》,
旁边还有批注。男子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姑娘也读史?""嗯,尤其喜欢明史...呃,
我是说本朝历史。"颜如玉差点说漏嘴。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巧了,在下也喜好史学。
不知姑娘对当朝时局有何见解?"颜如玉犹豫了一下,
但学术讨论的本能战胜了谨慎:"当今天子勤政爱民,开创'弘治中兴',但太子之位久悬,
恐非社稷之福。"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种敏感话题岂能随便议论?
但男子的反应出乎意料,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她:"姑娘何出此言?
""这..."颜如玉硬着头皮继续,"国本不定,则朝野不安。况且皇子渐长,
若无明确储君,难免有人心生觊觎..."男子突然大笑:"妙!姑娘见识不凡。
"他顿了顿,"在下姓朱,是这府邸的主人。姑娘若无去处,不如暂留在此,
做我的书房侍女如何?"颜如玉眨了眨眼——她穿越到古代,被当成奸细追捕,
现在又被一个英俊的贵族邀请当侍女?这剧情发展也太戏剧性了。"朱公子为何要帮我?
"她忍不住问。男子——朱公子微微一笑:"府中正缺一个懂文史的侍女,
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我对姑娘的来历,很感兴趣。"就这样,
颜如玉留在了这座豪华府邸。几天后她才从下人口中得知,
这位"朱公子"正是当朝太子朱常洛,而她,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女孩,
即将开始一段完全出乎意料的人生旅程。
2.书房里的奇女子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书房,颜如玉踮起脚尖,
将最后一册《永乐大典》的残卷放回书架。这是她进入太子府的第七天,
也是她正式接管书房整理的第三天。"按照经史子集分类,
再按朝代先后排列..."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将几本兵书挪到"子部"区域。
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原来的书房虽藏书丰富,却杂乱无章,
找一本书往往要花上半天时间。颜如玉从袖中掏出一本自制的小册子,
用炭笔在上面做了个记号。这是她设计的"图书目录",记录每本书的位置和借阅情况。
古代没有电脑检索系统,但这种原始方法至少比原来强多了。"颜姑娘在忙什么?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颜如玉差点跳起来。她转身看到朱常洛不知何时已站在身后,
正饶有兴趣地看着她手中的小册子。"朱...朱公子。"颜如玉匆忙行礼,差点咬到舌头。
这几天她已经从下人口中得知,这位"朱公子"是府邸的主人,却仍未被告知他的真实身份。
但看他通身的气派和府中的规制,绝非普通贵族那么简单。朱常洛伸手取过她的小册子,
眉头微挑:"《太子府藏书录》?这是何物?""回公子,这是奴婢自制的书目。
"颜如玉指着上面的符号解释,"这是分类标记,这是位置编号,后面记录借阅情况。
比如这本《资治通鉴》三日前被公子借去,尚未归还。
"朱常洛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识字?还会记账?""略通一二。"颜如玉谨慎回答。
她这几日已学会掩饰自己的现代习惯,但某些才能还是藏不住。朱常洛翻看着小册子,
突然问道:"这种记账方法很特别,我从未见过。你是从哪学来的?"颜如玉心跳加速。
她总不能说是大学图书馆学的分类法吧?"是...是家父教的。他做过书商。
""原来如此。"朱常洛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又指着书架问,"这些书都是你重新整理的?
""是的。按经史子集分类,再按朝代排列,方便查找。"颜如玉松了口气,指着书架解释,
'经部';《史记》《汉书》在'史部';诸子百家著作归'子部';诗词歌赋属'集部'。
"朱常洛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妙!
这种分类法比朝廷编撰《永乐大典》时用的还要清晰。
"他忽然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册《孟子》,"我考考你,这本书该放在何处?""子部,
儒家类,战国时期。"颜如玉不假思索地回答。朱常洛又连续抽了几本书,
颜如玉都对答如流。最后他抚掌大笑:"好一个颜如玉,果然名不虚传!从今日起,
你不仅负责整理书房,还要协助我查找资料。""奴婢遵命。"颜如玉福了福身,
心中却暗自叫苦。与这位"朱公子"接触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朱常洛似乎心情大好,
走到书案前坐下:"今日我要起草一份奏折,需要查阅历代关于漕运改革的记载,
你去准备相关资料。""是。"颜如玉转身去书架间穿梭,很快抱回一摞书册,
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宋史·食货志》...甚至还有本朝初年的《漕运通志》。
朱常洛看着堆在案头的书籍,惊讶之色更甚:"你连这些冷门典籍都知道?
"颜如玉差点又要说漏嘴——这些在现代都是公开的史料啊!
她急忙解释:"奴婢...奴婢从小爱读史书,尤其对经济民生感兴趣。
"朱常洛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低头开始翻阅资料。颜如玉悄悄退到一旁,
却听他头也不抬地说:"不必站着,那边有张小案,你也坐下帮我摘录要点。
"这不合规矩的吩咐让颜如玉一愣。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侍女哪有与主人同坐的资格?
但她还是顺从地走到角落的小案前坐下,
拿起毛笔开始工作——幸好大学书法社的经历让她不至于抓瞎。
书房里一时只剩下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颜如玉偶尔偷瞄一眼专注工作的朱常洛,
心想这人若真是太子,倒是个勤勉的储君。历史上对明光宗的记载不多,只知他在位短暂,
却推行了不少改革..."在想什么?"朱常洛突然发问,吓得颜如玉手一抖,
一滴墨汁落在纸上。"奴婢...奴婢只是在想,漕运之弊自古有之,关键在吏治。
"颜如玉急中生智,"若官吏清廉,制度严密,则漕粮自能如数抵京。"朱常洛放下笔,
目光灼灼:"说下去。"颜如玉硬着头皮继续:"本朝漕运之弊,一在沿途州县层层盘剥,
二在漕军虚报损耗,三在验收官员受贿纵容。若能设立独立监察,严惩贪腐,
同时改善漕工待遇,必能事半功倍。"这番话说完,书房里一片寂静。颜如玉心跳如鼓,
生怕自己又说错了什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历史知识在这里简直是定时炸弹。良久,
朱常洛轻叹一声:"颜姑娘高见。这些道理朝中大臣未必不知,却少有人敢直言。
"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你...真是个奇女子。"颜如玉不知如何回应,
只好低头假装整理纸张。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进来。
"朱常洛恢复了一贯的沉稳。一个中年太监轻手轻脚地进来,在朱常洛耳边低语几句。
朱常洛眉头微蹙,起身道:"我有事出去一趟,你继续整理。"说完便随太监匆匆离去。
颜如玉长舒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与这位"朱公子"相处,简直比大学答辩还紧张。
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朱常洛刚才翻阅的奏折草稿上。出于历史学者的本能,
她悄悄凑近看了一眼。"臣朱常洛谨奏..."颜如玉如遭雷击。朱常洛!当今太子!
历史上只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她的手不自觉地发抖。虽然早有猜测,
但确认这一事实还是让她头晕目眩。她竟然在给未来的皇帝当侍女?还大言不惭地议论朝政?
正当她震惊不已时,窗外传来细碎的说话声。"...太子爷对这个新来的丫头可真不一般,
竟让她进书房伺候。""嘘,小声点。
听说李公公都提醒太子爷注意分寸了...""有什么好注意的?
不过是个来历不明的野丫头,等程大人知道了..."声音渐渐远去,颜如玉却如坠冰窟。
太子、程大人、李公公...她似乎卷入了一个危险的漩涡。傍晚时分,朱常洛回到书房,
发现颜如玉神色有异。"不舒服?"他难得关切地问。颜如玉强作镇定:"没事,
可能是有些累了。"朱常洛点点头:"那你先去休息吧。对了..."他犹豫了一下,
"明日我要进宫,你趁我不在,把西边那几个书架也整理一下。""奴婢遵命。
"颜如玉行礼退出,心里却翻江倒海。
她必须更加小心了——不仅因为知道了朱常洛的真实身份,更因为已经有人盯上了她。
回到侍女住的小院,颜如玉发现自己的床铺上放着一套新衣裙,比一般侍女的要精致许多。
同屋的小丫鬟羡慕地说:"这是太子爷特意吩咐给你的,说书房工作辛苦,待遇从优。
"颜如玉摸着柔软的衣料,心中五味杂陈。历史上短命的明光宗,此刻就活生生地在她面前,
还对她青眼有加。这到底是福是祸?夜深人静,颜如玉辗转难眠。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与六百年后她所见的并无二致。她忽然想起导师的话:"你要是生在古代,
准能在后宫混得风生水起。""导师啊导师,"颜如玉苦笑着自言自语,
"我现在可是真的'混'进太子府了..."3.病榻前的守护连绵的秋雨下了整整三日,
太子府内的青石板路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水洼。颜如玉抱着一摞刚晒干的书籍匆匆穿过回廊,
雨滴从屋檐滑落,打湿了她的衣袖。"颜姑娘,太子爷召您去东暖阁。
"一个小太监拦住了她的去路。颜如玉心头一跳。自从知道"朱公子"的真实身份后,
每次见面她都如履薄冰。"太子爷可有说何事?"小太监摇头:"只听说太子爷染了风寒,
御医刚走。"颜如玉眉头微蹙。历史上的朱常洛体弱多病,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
如今看来确实体质不佳。她将书交给小太监:"麻烦你先将这些送回书房,我这就过去。
"东暖阁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朱常洛半倚在床榻上,面色潮红,额头上覆着一块白巾。
床边站着李德全和两个小太监,正低声说着什么。"奴婢参见太子爷。
"颜如玉在门口福了福身。朱常洛抬眼,示意其他人退下,只留颜如玉一人。"过来。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鼻音。颜如玉小心翼翼地走近,
这才发现朱常洛的脸色比想象中还要差,嘴唇干裂,呼吸粗重。她下意识伸手探向他的额头,
又在半空中僵住——这可是大不敬之举。朱常洛却闭着眼,轻声道:"无妨。
"指尖触到滚烫的皮肤,颜如玉倒吸一口凉气:"这么烫!御医怎么说?
""开了些发汗解表的药,说是寻常风寒。"朱常洛微微睁眼,"我听闻你懂些医术?
"颜如玉一怔:"奴婢...只是略知一二。"她大学时参加过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
加上普通人都有的基本医学常识,在古代或许真能算"懂医术"。
"我这病...与往常不同。"朱常洛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头痛欲裂,浑身发冷,
却又燥热难当。"颜如玉仔细观察症状,判断是重感冒伴随高烧。现代医学对此习以为常,
但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即使是小病也可能致命。"太子爷,请允许奴婢试试别的方法。
"她鼓起勇气说,"御医的法子固然好,但或许可以双管齐下。"得到默许后,
颜如玉立刻行动起来。她命人取来温水,浸湿布巾为朱常洛擦浴降温;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却又不让风直接吹到病人;熬制淡盐水让他少量多次饮用;甚至用薄荷叶做成简易的鼻通剂。
"这是何处的医术?"朱常洛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虚弱地问。"是...南方沿海的土法子。
"颜如玉随口编造,"奴婢外祖家是行商的,走南闯北学了不少偏方。
"一整天的精心护理后,朱常洛的烧退了不少。傍晚御医再来诊视时,
惊讶地发现太子病情好转之快超出预期。"这位姑娘的护理之法颇为新奇,却行之有效。
"老御医捋着胡须评价,"尤其是这通风之法,与寻常'闭户发汗'的治法大相径庭。
"颜如玉微笑不语。现代医学常识告诉她,密闭空间只会让病菌滋生,通风才是正确的。
三日后,朱常洛的病已好了大半。这日清晨,颜如玉照例来为他换药,却发现太子已经起身,
正坐在窗边看书。"太子爷应当多休息。"她忍不住劝道。
朱常洛放下书卷:"多亏你的照顾,我已无大碍。"他示意颜如玉坐下,
"这几日我一直在想,你的护理方法为何比御医的更见效?
"颜如玉斟酌着词句:"御医的方子重在治疗,奴婢的法子重在预防病情加重。
比如保持通风可以减少...呃,
病气积聚;多喝水能排出体内毒素;擦浴降温比单纯发汗更安全。""病气?毒素?
"朱常洛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陌生词汇。颜如玉暗叫不好,又得圆谎:"是南方的说法,
大概是指致病的邪气和体内的有害物质。"朱常洛若有所思:"有意思。
府中下人常有人生病,是否也可以用类似方法预防?"这正是颜如玉想提议的!
她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奴婢观察到府中下人多有腹泻、发热之症,
多半与饮食不洁、居住拥挤有关。若能改善卫生条件,必能减少疾病。""卫生?
"又是一个陌生词汇。"就是...清洁、干净的程度。"颜如玉解释,
"比如定期清洗衣物被褥,保持饮水清洁,病患与健康人分开居住等。
"朱常洛露出恍然之色:"言之有理。李德全!"守在外面的李德全应声而入。"传我的话,
从今日起,府中所有下人的居所要每日打扫;衣物被褥每五日一换洗;水井加盖,
打水桶专用;若有生病者,即刻移往西跨院隔离调养。"李德全惊讶地看了颜如玉一眼,
还是恭敬应下:"老奴这就去安排。"一个月后,效果显著。
府中下人生病的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连带着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朱常洛对此十分满意,
在书房召见颜如玉时,眼中满是赞赏。"你的建议效果非凡。父皇常说要'仁民爱物',
我这做太子的,连府中下人的健康都未曾顾及,实在惭愧。"颜如玉正在整理书案,
闻言抬头:"太子爷言重了。您能采纳一个小小侍女的建议,才是真正的贤明。
"朱常洛凝视着她,忽然问道:"颜如玉,你究竟从何处学来这许多本事?不仅精通文史,
还懂医术、善管理..."颜如玉心跳加速,手中的毛笔差点掉落。
她该如何解释这些在现代社会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奴婢只是...喜欢观察思考罢了。
"她勉强笑道,"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只要留心,总能发现一二。"朱常洛似乎不太相信,
但也没有追问。就在这时,李德全匆匆进来,神色凝重:"太子爷,皇上急召您入宫。
""可知何事?"朱常洛皱眉。李德全瞥了颜如玉一眼,
低声道:"听说是程大人联合了几位御史,上了折子..."朱常洛脸色一沉:"备轿,
我即刻进宫。"颜如玉不明就里,但"程大人"三个字让她心头一紧。
那日在小院听到的对话浮现在脑海——"等程大人知道了..."朱常洛匆匆离去,
颜如玉回到自己的小屋,坐立不安。直到深夜,她才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声——太子回府了。
她犹豫再三,还是向东暖阁走去。门口的李德全看到她,罕见地没有阻拦,
只是叹了口气:"太子爷心情不佳,姑娘...好生劝慰吧。"颜如玉轻轻推开门。
朱常洛背对着门口站在窗前,月光勾勒出他僵直的背影。"太子爷..."她轻声唤道。
朱常洛没有转身:"你知道程大人在朝会上说了什么吗?"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他说我私藏妖女,有损皇家威严。说我沉迷女色,荒废学业。"颜如玉如坠冰窟,
双腿发软:"是...是因为奴婢吗?""除了你还有谁?"朱常洛突然转身,
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一个来历不明,言行怪异,却聪明过人的女子,不是妖女是什么?
"颜如玉脸色煞白。她早该想到的,自己的现代知识和行为在古代人眼中是多么怪异。
她缓缓跪下:"奴婢罪该万死。明日一早奴婢就离开太子府,绝不再连累太子爷。""离开?
"朱常洛冷笑,"你以为出了这个门,还能活过三日?程大人早就派人盯着太子府了!
"颜如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古代,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流落街头尚且艰难,
何况是被朝廷命官盯上的"妖女"?"那...奴婢该怎么办?"她的声音微微发抖。
朱常洛长叹一声,走到她面前,竟伸手将她扶起。更让颜如玉震惊的是,
他握住了她的手——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肢体接触。"父皇命我三日内将你送走。
"朱常洛的声音柔和下来,"但我已决定,不会那么做。"颜如玉抬头,
对上他坚定的目光:"可...这会连累太子爷...""我自有打算。
"朱常洛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你救过我的命,又为太子府做了这么多,
我不会任你陷入险境。"颜如玉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时空,
《太子侍女来自未来》这本书人设有趣,剧情写实,真挚动人。主角颜如玉朱常洛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她的聪明冷静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为之折服。作者哓哓哓巧妙地切入故事,设定了一个新奇的背景,并以精巧的结构将各个场景环环相扣,令人过目难忘。文中的配角也出彩,各自拥有独特的身份和共情点,与主角的前后反差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读者无法自拔地被其抓住,不断追寻下去。
在《太子侍女来自未来》中,作者哓哓哓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主角颜如玉朱常洛的经历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她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惊叹不已。配角们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读者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太子侍女来自未来》这本书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作者哓哓哓的文笔细腻而动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令人身临其境。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引发了无数的惊喜和感动。整个小说的框架定得恰到好处,情节紧凑又不失细腻,读者始终保持着对故事发展的高度关注。这是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值得推荐给每一位爱好[标签:小说类型]小说的读者。
《太子侍女来自未来》这本书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作者哓哓哓通过精湛的笔力,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主角颜如玉朱常洛的形象鲜明,她的聪明和冷静为整个故事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意想不到。整个故事的结构紧凑而又扣人心弦,读者会被情节的发展所吸引,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