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言情 >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

锦字流年  /  著 已完结
更新时间:2025-05-23 12:23
小说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的男女主是裴玦李明志,由锦字流年精心写作而成,扣人心弦,值得一看。小说精彩节选你跟着可以,但我可不会医术,别到时候受了伤还得麻烦先生。"说罢,卫小七丢给我一只斗笠并着一小盒药膏:"戴上斗笠,把脸涂黑……
开始阅读
精彩节选

1丞相病死那天,整个朝堂一片哀戚。唯独皇帝裴玦不在乎,他只是有些烦躁。烦躁半月前,

因他想册封沈家二**为妃,我和他大吵一架,至今还没向他低头认错。

烦躁没眼力见的礼部官员跪在殿外,问该如何为丞相陈鹤安定谥号,撰写生平,入葬陵寝。

奏折如雪一般堆在案上,百官极尽溢美之辞揣测天子的喜怒。说谥号"忠勇刚毅",

可陈鹤安也曾因臣子被冤枉,怒气冲冲地提剑闯进大殿,将那奸臣拖出殿外训斥一顿。

说生平"尊贵辉煌",可我分明记得他在朝堂上总是据理力争,不惧权贵,

多少次得罪皇亲国戚。再说到入葬陵寝,裴玦倒是念起了陈鹤安的好,君臣一场,

他不吝赐与丞相一场死后的哀荣,恩准他与历代功臣同眠于忠烈祠。下葬的朱批还未落下,

丞相府的管家老郑已经恭敬地跪在殿外,说丞相生前想求一道恩准。裴玦大概猜到了。

八成是请求封赏,嘱托照顾家人,或是阻止沈家二**入宫。"陛下,

丞相大人不愿与功臣同葬。"裴玦愣住了。"他说此生太过艰难,死后也不愿与朝臣为伍了。

"2离开京都前,我还有很多事放心不下。交代户部今年税收要减免北方战区,

北疆战事紧张,要全力支援。叮嘱刑部不要因丞相的丧事,就耽误那些冤案昭雪。

两份奏折搁笔,我俯身擦了擦小皇子的眼泪,告诉他不要因为母妃走了就不开心,要坚强,

你是未来的皇帝。小皇子杳杳懵懂不知,只是垂着头摸着破了一角的纸鸢。

一旁守候的老郑小心翼翼地提醒:"大人...还有陛下那边,

老奴该如何交代..."我怔住了,仔细想想。半个月前,我与裴玦大吵一架,冷战至今。

他坚持要封沈家二**为妃,甚至不惜将废后的诏书和赐死的毒酒一同送来,

想逼我再低一次头。换作从前,我定会撕了诏书,摔了毒酒,提剑闯进殿内,

跟裴玦当面对质。可决心要走时,我不想,也懒得和他争了。算着不足三日的寿数,

我揉了揉额角,冷声笑道:"告诉陛下,我答应了。三日后册封沈氏为妃,接进宫吧。

"老郑是朝廷老人了,他看我因病而苍白的脸色,犹豫着还是劝了两句:"大人,

沈家二**入宫您不必挂心,如今您养好身子要紧。何况您是当朝丞相,

不少人指望着您主持公道呢。"小皇子听见老郑的声音,高兴地从我身后探出头,

举起手上的纸鸢:"鸢破了,陈叔叔修修..."老郑忙放下手中拂尘去哄他,

一不留神瞧见我案上摊开的遗书,慌忙跪下:"大人,

您这些话不吉利啊...老奴斗胆说一句不怕死的话,当年陛下原本是要迎娶沈家二**的,

可陛下敬重您的才华,才力排众议提拔您为丞相。前些日子内务府还选了一批新的御医,

陛下的意思是沈家二**进宫后,他就派人为大人调理身子,将来您若康复,

依旧是当朝一品丞相..."老郑提到药和过去,我忽然觉得胃里一阵恶心。

裴玦登基的前五年,各式调理身体的苦药我也吃了五年,却总不见好转。

御医们只说丞相大人年轻时积劳过度,又受了箭伤,调养些时日会康复的。我也懂些医术,

知道我的身子好不了了。积劳过度是当初辅佐裴玦时,他被朝中大臣排挤,受先帝猜忌,

别说政令被处处掣肘,就是遇刺都无人相助。我感谢裴玦相信我的才华,

提拔我这个布衣为官,给我机会施展抱负,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所以我二十岁的时候就立誓要辅佐他成为明君,吓得跪在地上的贪官们面如土色,

任凭他们威逼利诱,我仍然据理力争,不肯妥协。后来为了帮裴玦稳固朝局,我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总是三更灯火熬到天明。先帝猝然离世,又叫我成日提心吊胆,奔波劳累,

失于调养,旧疾复发。箭伤是从前裴玦遇刺,我不顾一切挡在他面前,被刺客一箭射入胸口。

裴玦心急如焚找到御医时,我已经昏迷不醒三日三夜。最精于外伤的张太医说,

若是陛下找御医再快半日,丞相大人的伤也不至于恶化成这样。头两年那汤药害我一直咳血,

咳到最后虚弱得只能喝下一点米汤。裴玦心疼地握住我消瘦的手,

红着的眼睛满是愧疚:"鹤安,我们不喝了,太苦了。怪我,若是再早些找医者,

你也不会..."他太过自责,所以拟了一道圣旨给我,说可以给我休养的时间,

不必非要强撑,他宁可亲自处理政务,也不愿我再受罪。我心里难过,

所以每日忍着不适喝下一碗碗苦药,企盼早日康复。3直到一年前,

裴玦旧情人沈家二**沈婉儿丧夫服孝期间显露出的野心。朝中深以为忧,纷纷上疏劝谏。

但都被裴玦一句"后宫乏人,爱妃孤单"轻飘飘挡了回去。只剩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李御史,

挨了廷杖依旧跪在殿外。被裴玦骂作"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贬去了岭南,

做了个芝麻小官。有李御史作例,臣子们开始琢磨贵妃的封号,是贤还是淑。我得知消息,

提剑闯进宫中时,隔着珠帘,心底竟有一点可怕的犹豫。这些年我听过一些传闻。

沈婉儿嫁入高门后不久,丈夫就死得离奇,如今裴玦登基后她又如愿以偿要入宫。见我怔住,

沈婉儿骄傲地理着华服,用帕子捂着嘴笑。笑我的犹豫,笑我的执着,

更笑我这些年来的忠心耿耿:"陈大人,其实陛下一直想让我入宫的,可当初夺嫡何等危险,

他舍不得失去你的辅佐,知道你刚正不阿的性子容不下后宫干政。才让我嫁入高门避祸,

又选了你这个布衣出身的书生辅佐。"说罢她轻蔑地瞧了瞧我手上的剑,

一眼看破我的强撑:"陈大人,你知不知道,其实你本可以痊愈的。可惜你中箭那天,

正好是我的生辰。陛下挂念我,命人送来贺礼,却耽误了为你寻医。可是呀,

我收到礼物时却很不满意,一样也没留下呢。"那五年的苦药似乎一下攥住我的心肺,

苦涩腥甜的气息猛地涌上喉头。等我回过神时,手上的剑已经劈断珠帘。

大珠小珠并着尖叫声滚落阶上,沈婉儿没想到我那一剑真的砍下,闪躲时跌了一跤。

裴玦匆匆赶来,一记耳光猝然落在我脸上,打得我踉跄后退。我不肯低头叫眼泪掉下来,

只仰着头定定看着他,笑中带泪,一字一顿:"裴玦,下次见到她,我定要取她性命。

"听我这么说,裴玦眼中的愧色瞬间消散:"放肆!目无君上!狂妄自大!你自己不能痊愈,

难道连朕的幸福都容不下吗?"我想大笑,却笑得眼泪大颗大颗滚落:"裴玦,

那日你真的立刻寻医了么?"他愕然望着我,竟然不敢说一个字。迟来真相如锈刀,

在心上钝钝地割。从那以后,除了处理朝政,救灾拨款,我不见裴玦,

也不再吃那些苦不堪言的药了。直到半年前我生辰,裴玦把八岁的小皇子送到我府上。

八月热如流火,我正在指点下属清点登记各地官员进献的贺礼。晚间裴玦来时,

我以为他要道歉,以为这孩子是哪位官员的儿子。裴玦将畏手畏脚的小皇子推到我面前,

像是受够了我的冷言冷语:"这孩子是先帝血脉,交给你教导,

今后你不必担心朝臣非议你无子嗣,也不必害怕权力旁落,哪怕婉儿入宫,

你也始终是朕的左膀右臂,朕不会轻易废弃你。"我放下手中公文,抬头定定望着裴玦,

一寸也不肯让:"陛下想纳妃,一个两个都无所谓,我都不在乎。可若要让沈婉儿入宫,

除非我死。"见我咄咄逼人,裴玦终于失去最后一点耐心,拂袖而去时丢下一句:"陈鹤安,

如今孩子你也有了,朕已经不欠你的了。"风吹得烛火轻颤,蝉鸣虫声和孩子的哭声不绝。

小皇子一边擦眼泪一边用力打我:"他们都说你是坏人,

你没有子嗣就要把我从母妃身边抢走。"老郑急得捂他的嘴,我摇摇头,叫老郑松开他。

我并不会哄孩子,却正巧御膳房送来了一盒蜜饯。老郑是朝中老人了,

从前惯会陪皇子们玩耍。他叫小厮阿聪拿来一只木雕小马,把玩给小皇子看。

小皇子吃了蜜饯,又玩累了就睡着了。"等他醒了,就把他送回宫吧,他母妃应当很想他。

"我收起那盒蜜饯,忽然想起从前喝苦药时,似乎总有这样一盒蜜饯。笺子上的字流畅工整,

那笔锋竟然有些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了:"莫负春光好,须怜花鸟情。

"这句诗触动我一点心事,我问一旁侍女小玉:"今日是本官第几个生辰了?"小玉一怔,

忙笑道:"大人生辰,如今才三十有二。"二十岁辅佐裴玦,三年熬出头,五年喝尽苦药,

还剩四年与沈婉儿斗得你死我活。我笑了笑,听着窗外知了的叫声,

望着那盒蜜饯中色彩鲜艳的果脯,忽然觉得它有点像我。有点可悲,又有点可笑。

如今回过神来,屋外雪簌簌落了。老郑看我脸色苍白,咳喘不止,

忙使眼色叫阿聪悄悄送些炭来。从前没有和裴玦反目时,他知道我旧疾冬日发作厉害,

所以府上备好了汤药,密封门窗,添炭火,冬日也暖如三月。我明白断了汤药,

减了炭火是裴玦的意思,想磨一磨我的骨头,叫我低头认错。我本不忍心老郑为难,

也不愿见到底下人因我再受责罚。可是旧疾发作时,胸口如针扎一般疼痛,

叫我疼得眼泪和冷汗都要浸湿衣衫。剧痛时身不由己,狼狈地将头磕下去认命认错。

炉火温暖,一碗驱寒的汤药服下,蜜饯驱散了口中大半苦涩。当初想走时,

我也有些犹豫和担忧。天下之大,我思虑了半年却不知该去哪里。可如今捧着药碗,

低头瞧见蜜饯盒上那张泛黄的笺子,我抿了口汤药,轻声问道:"老郑,岭南可冷么?

""那地方长夏无冬,上蒸下煮,热得怕人呢!大人问这个做什么?"没什么。岭南暖和,

那就去岭南吧。那里若不下雪,胸口大约也不会痛。就不至于叫我为了一篓子炭火认命认错,

让我自己都好生瞧不起自己。4允准沈氏入宫的诏书落了玉玺,放在裴玦手旁。

裴玦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并不意外:"终于肯低头了?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说朕保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是将来会立他为辅国丞相?"总归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

因为陈鹤安从前就把朝廷官员的位置看得很重。当初他被先帝猜忌,

并不担心陈鹤安会背叛自己。就挑中了京郊学院的陈鹤安。一个满腹经纶的寒门学子,

能有机会入朝为官,自然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应下。册封大典当晚,

那些没眼力见的内务官刁难陈鹤安,眼见着他咳得厉害也不肯放人出去请御医。

躺在床上虚弱时,裴玦看着陈鹤安急切地起身,出去与那看门的内务官争执。

任他塞了支玉簪,又低声下气地求情,那内务官只是掏了掏耳朵,装作没听见。

陈鹤安气急之下抽出腰间的宝剑,将锋利的剑刃对准那内务官,

目光锐利:"我如今是新任丞相,大人若不帮我通报,

明日陛下就会知道新任丞相不堪内务刁难,一剑刺了他们!"裴玦生病的这半个月,

素日与他交好的大臣都没办法把御医送进来。他竟然做到了。一剂药汤服下,

裴玦退了烧才仔细打量他。一双清亮的眼睛,比京城最好的玉器还要通透几分。

裴玦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威胁的时候要把剑对着别人,你这样伤了自己算什么?

"被君王这么调侃,他抿一抿唇,脸忽然一红:"我没杀过人,不敢。

""你就不怕他们不管你的死活?"陈鹤安赧然一笑,

眼中竟然有小小的狡黠和得意:"我可是丞相大人呀,他们不敢的。"裴玦觉得有点可笑,

连他这个失了圣宠的皇子都无人放在眼里,他一个新科丞相竟然很把自己当回事。

老郑小心地擦了擦额上薄汗:"奴才说了保官位,又说了保荣华富贵。说了好些软话,

丞相大人都不肯认错...可丞相府炭火不足,旧疾发作时疼得厉害,丞相大人熬不住,

才肯答应..."裴玦的手顿住了,蘸了朱砂的笔猛地掷在案上:"谁叫你们停了他的炭火?

"一年前,丞相大人从宫中回来时不与陛下同乘,朝臣们都看出丞相大人不得圣心的端倪,

所以节下什么赏赐贺礼,丞相府分得的常常少上一倍不止。一众下人忙跪伏在地,

只觉得帝王心思难测,不知今晚哪个倒霉鬼要被治罪。"陛下要去丞相府看望丞相大人么?

"看他做什么?少年君臣走到今日,见面只剩争吵和辱骂。"罢了。"裴玦放下手中奏章,

忽然舒展了眉头,"给婉儿的院子修葺得如何?她喜欢听戏,梨园选些伶人供她取乐,

再多拨些机灵能干的下人去她那里伺候。"见惯了这红墙后的生死荣辱,每逢福祸临头,

老郑有一种准得可怕的直觉。叫他在风口浪尖里一次次跟对了主子,保全了性命和富贵。

如今这种直觉又荡在心口,叫老郑想问一句,

人手边看见的遗书:"昨日奴才在丞相府瞧见..."裴玦不耐地摆手:"沈婉儿进宫以后,

丞相府的一切事务都不必来报。"老郑低下头,殿外侍卫统领卫阳求见。

卫阳十岁那年成了裴玦的伴读,富贵落魄也不曾背弃裴玦。裴玦亲政后多疑敏感,

却始终不曾对卫阳生出一丝疑虑。"此次进宫,一定要留你在宫中小住。明日婉儿入宫,

也是值得庆贺的好事,朕要与你痛饮,可不许推辞。"卫阳也有几分诧异:"他竟然肯?

"陈鹤安毕竟是裴玦的下属,卫阳私下与他没有过多往来。

只知道陈鹤安与沈婉儿之间的恩怨,是沈婉儿挑拨离间,想让裴玦废黜重用多年的丞相。

他记得自己奉了裴玦的命令去找陈鹤安时。那个二十岁的青年一身素衣,面容清俊,

眼中满是坚定。他说只要陛下重用他,他必定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他这么说,

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裴玦被奸臣陷害时,他亲尝汤药试毒,又托卫阳借了医书,

学着为裴玦调理身子。因为满腹经纶,他也帮底下官员们撰写奏折,还闹过笑话。

宫里代笔的老师以为他是哪位心善的内务官,奏折末尾还问过他可有婚配。

卫阳没有跟旁人说过,他心里是很敬佩陈鹤安为人的。"快来帮我挑一挑,

明日给婉儿送什么颜色的胭脂。"卫阳自认忠君侍主,有些话不得不言明:"陛下,

君臣和谐为朝纲之本,莫要叫人非议您寡情薄幸。"这话说得裴玦失了挑胭脂的兴致。

殿上压着黑团团的云,老郑很识相地奉上棋盘,又叫宫女奉茶:"新贡上的茶,

陛下一直等着与卫将军共饮呢。"眼前这盘棋就像当年他被先帝猜忌,

陈鹤安将那些奸臣一一揪出。他不施粉黛,眼睛如手中烛火一般明亮,在黑夜中,

在他和卫阳心上同时烫了一下。他说:"陛下,臣愿意为您肝脑涂地。

"他全心全意辅佐他的时候,可以为他赴死。而这些年,他自认待陈鹤安也算很好了。

甚至愿意等他五年养好身子,再让沈婉儿入宫。甚至连蓬莱山何神医献上的假死药,

他也愿意送给他避祸。"纵使朕愿意,可哪里有台阶可下呢?"卫阳放下一颗棋子,

叹了口气:"方才挑的胭脂很好看,他大约也会喜欢。把李御史召回京城来吧,

那毕竟是他举荐的人,是个不畏权贵的直臣。"裴玦起身,吩咐老郑:"罢了,去丞相府。

"寂寂深夜,报丧的小内务官仓皇奔走,不防摔了个跟头。丧音响了四声,

小内务官顾不得身上雪水,忙爬起身呼告:"丞相大人薨了——"报丧传进殿内,

那盒胭脂猝然摔在地上。"陛下?陛下当心雪滑——"殿外下了雪,如絮如棉。

裴玦跌跌撞撞奔入雪中。天地具是白茫茫一片,如棋盘上黑子满盘皆输。

"他昨日不是还好好的么?怎么忽然..."小皇子并不晓事,

被目眦欲裂的裴玦吓得嚎啕大哭:"不知道,杳杳什么都不知道..."案上遗书有三条。

交代户部今年税收要减免北方战区,北疆战事紧张,要全力支援。

叮嘱刑部不要因丞相的丧事,就耽误那些冤案昭雪。把小皇子送回他母妃身边,

不要再害他们母子分离。没有只言片语给他。整个朝堂一片哀戚时。唯独裴玦并不难过,

他只是有些烦躁。烦躁半月前陈鹤安与他大吵一架,至今还没有跟他低头认错。

烦躁没有眼力见的礼部官员跪在殿外,说不知如何为丞相大人定谥号,写生平,入葬陵寝。

奏折如檐上雪一样压在案上,百官从内务下狱一事来揣测天子的喜怒,满纸溢美之辞。

说谥号"忠勇刚毅",可他也曾因裴玦遇险,悍勇提剑闯进大殿,

替在场的皇亲国戚挡了利箭,如今胸口留下伤疤。说生平"尊贵辉煌",

可他记得亲政后陈鹤安与他不是争吵,便是赌气。他好像总是反驳,总在坚持。

再说到入葬陵寝,裴玦倒是念起了陈鹤安一点好,君臣一场,他不吝赐他一场死后哀荣,

恩准他与历代功臣同眠于忠烈祠。下葬的朱批还未落下,

丞相府的管家老郑已经恭敬地跪在殿外,说丞相大人生前想求一道恩准。裴玦大概猜到了。

八成是要和他低头认个错,再要谥号,要封赏,要他不许沈婉儿入宫。"不是。

丞相大人不愿与功臣同葬,自请葬入寒门墓地。"裴玦愣住了。"丞相大人说此生太过艰难,

死后也不愿与朝臣为伍了。"5"丞相大人,您一定保重。"小玉将墓地图纸放在枕下,

"阿聪已经把一切打点好了,还叮嘱小玉谢丞相大人提携之恩。

"小玉的兄长是负责修建墓地的工匠,按律例修完墓地的工匠应当处死,

防止盗墓贼伙同工匠盗墓。当日小玉为我整理衣冠时,我瞧见铜镜里,身后的她悄悄抹眼泪,

一问才知是担忧兄长性命。棺椁设有暗门,墓地底下连着暗河,可以逃生。

我仔细计划过很久,可冬日结冰,我旧疾发作,又不慎呛了两口水。被水流卷走时,

我还以为自己真的要死了。幽幽转醒时,却发现自己靠在一棵大槐树下。

小黑马拉着我和药箱缓缓地走,好让我能稍作休息。那牵马的青年戴着斗笠,背着箭囊,

悠然自得地牵着马走着,见我醒了笑道:"先生睡醒了?离驿站还有一段路,

先生可要喝点水?"我疑惑地看着他只背着箭却不见弓,

礼貌地问:"谢谢这位小哥救命之恩,敢问你要往哪去?""我要去边关守城。"守城?

我记得从前被贬的李御史李明志就是贬去了边关,可年下官员陈奏,

却并未听说边关有什么战事。"北疆战事紧张,匈奴觊觎已久,我受命前去支援。

"青年说起战事,我才发现他身上有股说不出的英气,仿佛天生就该是战场上的人物。

便对他的箭术肃然起敬,忙问:"小哥可否带我一同去北疆?我懂些医术,

路上必定不会给你添乱的。"青年一眼看透我的心思,摆了摆手:"叫我卫小七就好,

你跟着可以,但我可不会医术,别到时候受了伤还得麻烦先生。"说罢,

卫小七丢给我一只斗笠并着一小盒药膏:"戴上斗笠,把脸涂黑些,扮成我的师弟,

免得惹人注目。"此举正合我意。裴玦接沈婉儿入宫后,必不会再想起我,可是为保万全,

还是小心些好。边关路远,待我们走到时,天气已经寒冷刺骨。远远望见城门两旁,

已有士兵在城墙上巡逻。"那是我的长官,李将军。"裴玦亲政第一年,

亲自点的博学多才之士。李御史,李明志。我与他有两次交集。

第一回是裴玦执意册沈婉儿为妃,官员们并不在意后宫的明争暗斗,只想明哲保身。

唯独李御史跪在殿外,挨了廷杖也不肯让步。裴玦气得将李明志呈上来的奏章扫落一地,

一口一个"不知好歹"地骂着。那时我和裴玦还没有闹得那么难看,我整理好官服,

备了一份奏章,想求一求裴玦,不要让沈婉儿入宫,不要让我那么难堪。那天天气酷热,

蝉鸣聒噪。可裴玦并不见我。我在殿外焦急等待,李明志垂首跪在地上,不去看我的难堪。

第二回是裴玦流放李明志。那是十月,满城尽是桂花香气,

而我和裴玦的关系已经坏到无可转圜。李明志离京那天,我写了一封信,

又叫小玉拿了些金银细软,叫他一路好打点些。小玉回来时,却说李大人性子固执,

只是谢了丞相大人记挂,什么也没要。"他不要,我当然不肯,

趁他不注意忙着把信和银钱往他包里塞。我以为那厚厚一叠是银票,

可是仔细一看却是好些家书。"大约是他入京为官这些年,家书抵万金。

其实我一直很想问问李明志,为何被贬也要帮我说句话呢。可这些年别说说话,

连面也不曾私下见过。不见也好,省得给他添麻烦。我欲在边关与卫小七道别,

卫小七却笑道:"留下来吧,等我帮你打几场胜仗再走。"小黑马也去咬我的衣袖,

把我往李明志身旁拉。李明志摸了摸小黑马的鬃毛,笑道:"小白跟着你见了世面,

也精神了许多。"这么黑的马竟然叫小白?我不敢多问,只低着头,生怕他会看出来。

可李明志一眼也没多瞧我。他一身戎装,臂上系着红绸。见我眼神诧异,

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在为一位故人祈福。"6卫小七在边关成了射箭好手,

我则在军营中负责医治伤病。李明志本来对我不咸不淡,可听闻我姓陈,又听了我京城口音,

便皱起了眉头。卫小七摇头:"谁不知京城陈家官商相护,盘根错节,

书友评论
  • 余生去浪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以其精彩的情节和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每个章节都扣人心弦,故事中男女主角之间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令人深思。在众多小说中,这是最好的之一。

  • 抚你发端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这本书设定新奇,切入点巧妙,文中的主人公裴玦李明志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作者锦字流年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揭示了主角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值得一读。

  • 守不住的空城

    锦字流年的《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是我近期阅读的佳作之一。情节流畅连贯,人性描绘细腻入微,让人期待后续的展开和结局的圆满。

  • 厌倦多人

    《丞相病死那天,帝后痛哭》这本书展现了作者锦字流年深厚的情感和艺术才华。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故事。主角裴玦李明志的形象鲜活而真实,她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意想不到。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和张力,他们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命运。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中体验到无尽的情感和思考的启示。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