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言情 >

共生山河契

共生山河契

共生山河契

闲闲米  /  著 已完结
更新时间:2025-07-09 23:06
古代言情文《共生山河契》火爆来袭!讲述男女主角沈云卿萧承远之间发生的精彩故事,作者“闲闲米”的最新原创作品,作品简介:赈灾时素手分粮的利落……这女子,似一块剔透的玉,每一面都叫他心惊。而沈云卿对此浑然不觉。她忙于筹备冬衣送往边关,却在库房……
开始阅读
精彩节选

第一章:初婚盛夏的蝉鸣声中,沈云卿端坐在喜轿里,指尖无意识地绞着绣帕。

轿帘外传来喧闹的锣鼓声,她却只觉得浑身冰凉——今日这场婚事,

不过是父亲与萧家的一场利益交换。她出身商户,父亲沈万山为攀附权贵,

将女儿嫁给了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萧承远。传闻这位将军性情冷峻,对商贾之女素无好感。

轿子颠簸着停下,沈云卿深吸一口气,由侍女搀扶着踏上红毯。跨过萧府门槛时,

她隐约听见宾客窃语:“商户女配武将,这门亲事终究不太相配……”脚下步伐未乱,

心中却自嘲一笑:她的婚姻,从来不是由自己选择的。拜堂仪式冗长而压抑。

沈云卿垂首盯着满地洒金的红绸,余光瞥见那双玄色云纹靴停在面前。萧承远的气息极淡,

唯有腰间佩剑的冷意隐隐传来。三拜之礼完毕,她被送入洞房,独留一室烛影摇曳。

“吱呀”一声,门开了。沈云卿心跳骤然加快,却听脚步声停在几步之外。她抬头望去,

萧承远正站在案前,玄色锦袍衬得身形如松,面容冷峻如刀刻。他并未掀盖头,

只淡淡开口:“沈姑娘,你我皆知这门婚事非自愿。往后各守本分,互不干涉。

”沈云卿指尖一颤。传闻中他厌恶商贾,果然不假。她压下慌乱,

从容答道:“将军所言有理。但既已成夫妻,府中事务总需有人打理。若将军不介意,

妾身愿代劳。”萧承远眉梢微挑,似是没料到她会这般回应。他凝视她半晌,

最终转身离去:“随你。”门再次闭合,独留她与满室寂静。盖头下,沈云卿苦笑。

她早料到这桩婚姻不会顺利,却没想到萧承远连虚情假意都懒得施舍。但无论如何,

她必须在这深宅中活下去——至少,活得有尊严。三日后,沈云卿正式接管中馈。

她翻开账本时,发现府中开支竟有不少冗余。萧承远常年征战,府中事务多由老管家打理,

疏漏在所难免。她思索片刻,命小桃去采买一批笔墨,亲自誊写清单。“夫人,

将军向来不插手这些琐事……”小桃担忧道。沈云卿蘸墨写字,眉眼平静:“正因如此,

才需有人理清。将军虽冷,却不是糊涂人。”午后,她将整理好的账册送至书房。

推门而入时,正见萧承远在案前阅兵报,烛光将他侧脸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见她进来,

他抬头蹙眉:“何事?”“妾身整理了府中开支,删减了几项不必要的用度。

”沈云卿将账册递上,指尖触到他掌心时,对方立刻抽手,似避蛇蝎。她心中刺痛,

面上却愈发从容:“将军若不信,可查对。”萧承远翻开账册,扫过几页后,神色微变。

沈云卿的字迹工整清秀,条目清晰,连库房积压的绸缎都列明可作何用。他沉默良久,

终于道:“你倒是会算账。”“商户之家,自幼耳濡目染。”沈云卿垂眸,掩住眼底的涩意。

萧承远合上账册,忽然道:“既如此,日后每月呈一次账目。”语气依旧冷淡,

却多了分认可。沈云卿悄然松一口气。第一步,总算踏出去了。当晚,萧承远依旧宿在书房。

沈云卿熄灯时,忽听窗外有细微响动。她推开窗,只见一道黑影掠过树梢,似有暗卫巡逻。

想起萧承远武将身份,她心中微凛:这府中,远比表面更复杂。次日晨,

她正吩咐厨房备萧承远爱喝的杏仁茶,却见他大步而来,身后跟着一名侍卫。

侍卫呈上一封急报,萧承远阅后脸色阴沉,径直走向她:“边疆突发战事,三日后出征。

府中之事,你全权处置。”沈云卿心猛地提起。新婚不足半月,丈夫便要奔赴战场。

她压下慌乱,强自镇定:“将军放心,妾身定守好家中。”萧承远凝视她片刻,

似在评估她的能力,最终点头离去。目送他背影消失,沈云卿握紧掌心。她必须证明,

自己绝非只能依附他的菟丝花。第二章:隔阂沈云卿接管中馈的第五日,府中流言渐起。

“商户女果然会算计,连洒扫婆子的月钱都要克扣!”厨房王妈当着众人抱怨,

摔了手中的菜篮。沈云卿正核对账册,闻言抬头:“王妈,上月你用三斤鹿茸炖汤,

说是给将军补身,可将军那日根本未归。府中开支需有度,并非克扣。”她语气温和,

话却如刀。王妈涨红了脸,嘀咕道:“商户出身就是小家子气……”沈云卿不恼,

只将新拟的规条贴在墙头:“往后各司其职,按劳取酬。若觉不妥,可去管家处理论。

”流言传到萧承远耳中时,他正擦拭佩剑。老管家李伯叹道:“夫人行事雷厉风行,

倒有几分将门之风。”萧承远剑尖一顿,冷声道:“她若搅得府中不安,自会收敛。

”然而次日晨,沈云卿竟捧着新制的膳食来到书房。瓷盅揭开,清甜的藕粥飘出香气,

配着几碟精致小菜。“将军近日公务繁忙,妾身命厨房熬了补神汤。”她垂眸斟粥,

动作娴熟如流水。萧承远盯着她鬓边未摘的晨露,想起她凌晨便起身理账的模样。

他沉默饮粥,喉间温热却莫名灼人。沈云卿退至门外,忽听他道:“账目之事,你斟酌便是。

”她心跳漏了一拍,却未回头。隔阂仍在,却似裂开一道缝隙。沈云卿着手整治府中积弊。

她将闲置的西院改作学堂,请落魄书生教仆役识字;又命绣娘将旧绸缎裁成新式衣样,

引得京城贵妇争相效仿。萧府渐成京中佳话,而萧承远书房案头,

每月的账册字迹愈发娟秀工整。这日暴雨倾盆,沈云卿冒雨查库,归时衣襟湿透。

小桃急递帕子:“夫人何苦如此拼命?将军出征未归,无人知晓您的辛劳。

”沈云卿拧干裙角,忽见窗外闪过一道黑影——萧承远的暗卫,正悄然退入夜色。

她心头微动。这些暗卫从未现身,此刻却……莫非萧承远在暗中监视她?又或是,保护?

半月后,京城西郊突发灾民骚乱。沈云卿闻讯赶去,却见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跪在路旁,

为首老者颤声道:“求萧将军开仓赈粮!我等流离至此,实无活路……”她凝眸望去,

人群中竟有数人戴着萧府的旧纹徽章。“你们是……”沈云卿刚开口,

便被小桃拽住衣袖:“夫人小心!这些是退役的老兵,将军曾安置他们在此屯田,

可今年涝灾……”话音未落,骚乱突起,石块砸向官轿。沈云卿当机立断:“开我私库赈粮,

再传信各商户募捐!”小桃吓得脸色发白:“夫人!

私库动用需将军首肯……”她已挥毫写下契书:“我以萧府主母之名担保,若有责难,

一力承担。”赈灾之事传遍京城。沈云卿在粥棚忙至深夜,忽觉身后有目光如炬。转身时,

萧承远玄色披风浸在雨里,剑柄上的红缨湿漉漉垂着。他凝视她分发粮袋的素手,

声音沙哑:“你可知擅动私库,按律可入罪?

”沈云卿坦然迎上他的目光:“将军安置老兵屯田,本为仁义。妾身不过延续此念。若入罪,

我自当领罚。”萧承远喉间一哽,胸腔里莫名腾起火——这女子聪慧如刃,偏又柔韧似竹。

他终未责难,只甩袖命暗卫接管灾民安置。那夜,沈云卿独坐灯下,忽闻窗响。

萧承远立于檐下,将一方锦盒掷入她怀中:“此乃西域进贡的伤药,你今日淋雨,恐染风寒。

”沈云卿愣怔,盒中药膏沁着淡淡的檀香,是他惯用的味道。

她指尖触到盒底刻着的“卿”字,心跳骤乱。这药膏,分明是他私物。隔阂仍在,

缝隙却已渗入一丝暖意。第三章:试探秋意渐浓,萧府梧桐叶落满阶。沈云卿倚窗抚琴,

指尖流转《凤求凰》的曲调。琴声清越,却总缺了几分缠绵之意。她望着远处书房的方向,

心思纷乱——半月过去,萧承远归来后依旧疏离,连那日赈灾之事也未再提及。“夫人,

将军又回绝了您的邀宴。”小桃捧着被退回的请帖,叹气摇头。沈云卿蹙眉,

将琴弦猛然刹住:“他总说军务繁忙,

可府中宴席不过半时辰……”她忽觉自己像在唱独角戏,满腔热意总撞上冰冷的墙。这日晚,

沈云卿终按捺不住。她携一壶温酒,悄然步入书房。烛光下,萧承远正批阅密信,剑眉紧锁。

她轻放酒壶于案,柔声道:“将军连日辛劳,妾身备了桂花酿,可润喉解乏。”萧承远抬头,

目光如霜:“军中事务繁多,沈姑娘若无要事,请回。”沈云卿掌心沁汗,

强笑道:“妾身只是……想与将军聊聊府中近况。”她刻意贴近案边,袖口暗香浮动。

萧承远却倏然起身,冷冽的气息压近:“沈姑娘既掌中馈,诸事自决便是。若为邀宠献媚,

大可不必。”“邀宠?”沈云卿如被针刺,血色褪尽。她原以为赈灾之举能拉近二人,

却换来这般猜疑。她咬牙拾起酒壶,瓷瓶相碰的脆响惊碎了沉默:“将军既不屑,

妾身自不会纠缠。”转身时,一滴泪坠入酒中,泛起涟漪。萧承远凝着她仓皇离去的背影,

掌心无意识攥紧密信——那信上赫然写着“商户沈氏暗通江南粮商,赈灾款项恐有蹊跷”。

他喉间哽住,方才的冷言竟似自保的刀。可沈云卿的泪,为何灼得他心口生疼?次日,

沈云卿闭门不出。小桃急报:“夫人,将军遣人送了新制的冬衣料子,

说是……说是怕您着凉。”她嗤笑推开锦缎:“他既疑我,又何必故作体贴?

”可指尖触到布料时,发现内衬竟缝着细密的银丝——这是武将防暗箭的秘技。

沈云卿怔然良久,将布料收入匣中,却未穿。她知萧承远矛盾如冰火,一面拒她千里,

一面又暗护她周全。这试探,如履薄冰,却愈发勾出她倔性:定要撕开他坚冷的壳,

窥见内里的真。三日后,萧承远深夜归府,却见廊下立着沈云卿。她未披外衣,只执着烛台,

光影将她身影映得单薄如纸:“将军,妾身有一事相问。”萧承远握剑的手微颤:“何事?

”“赈灾那日,您可曾遣暗卫护我?”她直视他眼,似要看穿所有遮掩。萧承远喉结滚动,

终冷声道:“战场厮杀惯了,护人已成本能。”沈云卿苦笑,

原来他的关切不过是武将的惯性,与她无关。她转身离去,烛火摇曳,将两人影子撕成碎片。

那夜,萧承远独坐书房,将密信焚于炉中。灰烬飘散时,

他忽觉胸口钝痛——沈云卿的倔强与聪慧,像一柄双刃剑,既刺痛他,又让他无法割舍。

隔阂更深,裂痕却悄然蔓延。第四章:意外三日后,沈云卿正核对灾民安置账目,

忽见萧承远大步踏入屋内。他玄色披风未卸,剑柄上凝着霜色,

目光却如炬灼向她案头的匣子。沈云卿心头一颤——那匣中正是她变卖嫁妆的契书。

“你可知,商户女变卖嫁妆,于礼法乃大逆?”萧承远嗓音冷沉,指尖叩击匣面。

沈云卿起身迎上,不惧反笑:“将军可知,灾民若饿殍遍野,萧府仁义之名便成虚妄?

妾身以私财救公难,何错之有?”他眸中怒意渐褪,转为复杂。沈云卿掀开匣子,

契书上的朱印刺目:“这些嫁妆,原是父亲用我换的萧家权势。如今我拿来救人,

也算物尽其用。”她语调轻淡,似在剖开自己的伤疤。萧承远胸腔震动。他早知沈云卿聪慧,

却未料她敢以嫁妆为刃,赌一场尊严。他默然抽出一纸契书,赫然见其上写明“匿名捐资,

不求功名”。她甚至未留姓名,只将善行隐于暗处。“你……”他喉间哽住,

原想斥责她莽撞,却见她袖口露出冻疮——赈灾时冒雨操劳留下的痕迹。

冷峻的面容忽有裂痕,他终将匣子阖上,掷下一句:“此事我自会补全礼法,你无需再涉险。

”沈云卿怔然。这算斥责,还是……护短?萧承远转身离去,

却命暗卫送来一匣新药——正是她曾为他备的伤膏,如今回赠,药盒上添了“卿”字刻纹。

次日,萧承远书房暗卫密报:沈氏私库空虚,却暗托江南商线以低价购粮,救活了半数灾民。

他握信的手渐紧,想起她抚琴时指尖的倔强,料理府务时的精明,

赈灾时素手分粮的利落……这女子,似一块剔透的玉,每一面都叫他心惊。

而沈云卿对此浑然不觉。她忙于筹备冬衣送往边关,却在库房撞见萧承远。

他正命人将新缎装入军箱,见她来,竟破天荒解释:“北境寒冽,将士需厚衣。你擅理绸缎,

这些交由你调配。”她垂眸掩住笑意,却听他又道:“赈灾之事,我会上书朝廷为你请功。

”沈云卿摇头:“妾身不求虚名,只望将军……莫再视我如商贾棋子。”萧承远剑眉骤蹙,

似被戳中隐痛,却未反驳。那日,二人并肩检视军箱,

沈云卿指尖触到他袖口磨出的旧痕——征战留下的痕迹。她忽问:“将军可曾后悔这桩婚事?

”萧承远喉间滞涩,答非所问:“商户亦有仁者,譬如你。”意外揭开,

裂痕中的暖意悄然生根。第五章:危机边关急报如雪片般飞入京城时,

书友评论
  • 不必在乎太多

    沈云卿萧承远在《共生山河契》中的表现令人难以忘怀。其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剧情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

  • 睫毛下的眼泪

    在《共生山河契》中,作者闲闲米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主角沈云卿萧承远的经历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她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惊叹不已。配角们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读者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 且听风铃

    《共生山河契》这本书展现了作者闲闲米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叙事功底。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主角沈云卿萧承远的形象饱满而真实,她的坚持和勇气令人为之倾倒。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每一个转折都带来新的惊喜和挑战。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命运。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无尽的情感和思考的启示。

  • 来一斤爱情

    能够找到一部像《共生山河契》这样的小说真是我的幸运,它的情节设计精妙绝伦,人物塑造生动有趣,特别是男女主角的爱情线,让人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