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晴推开咖啡厅的玻璃门时,根本没注意到角落里的那个男人。她像往常一样,
点了一杯热美式,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
二十五岁的她在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每天的生活就像她点的咖啡一样——平淡、苦涩,
却不得不习惯。"你的电脑电源线要掉了。"一个温润的男声从侧面传来。苏雨晴转头,
看见一个穿着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正指着她脚边垂落的电源线。她慌忙弯腰去捡,
却不小心碰翻了咖啡杯。深褐色的液体瞬间在桌面上蔓延开来,向她的笔记本电脑侵袭而去。
"小心!"男人迅速起身,一把抓起她的电脑,同时用纸巾挡住了流淌的咖啡。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仿佛演练过无数次。苏雨晴愣在那里,
看着他修长的手指灵活地处理着这场小型灾难。"谢谢..."她小声说道,脸颊发烫。
"不客气。"男人微笑着递给她几张干净的纸巾,"我叫程远。"就这样,
苏雨晴认识了程远。他三十岁,是大学心理学讲师,谈吐优雅,举止得体。那天之后,
程远经常"偶遇"苏雨晴,有时在咖啡厅,有时在她公司楼下。
他总是能找到恰到好处的理由接近她,却又不会显得刻意。一个月后,程远表白了。
那是在城市最高楼的旋转餐厅,窗外是整个城市的灯火。他单膝跪地,不是求婚,
却比求婚更让苏雨晴心动。"雨晴,我知道这很突然,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从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我一直在等的人。"程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眼睛里闪烁着苏雨晴从未见过的光芒,"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苏雨晴感到一阵眩晕。
她只是个普通女孩,长相中等,工作普通,生活平淡如水。而程远,英俊、成功、温柔体贴,
简直是她梦中才会出现的完美男友。"我...愿意。"她听见自己说。接下来的三个月,
是苏雨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程远记得她所有的喜好——她喜欢紫色,讨厌胡萝卜,
最爱听雨声。他会在她加班时送来热腾腾的宵夜,在她生理期时准备好暖宝宝和红糖水。
他甚至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心情低落,总能在她需要时恰到好处地出现。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心情不好?"有一次,苏雨晴忍不住问道。程远轻轻抚摸她的头发,
眼神温柔得能融化冰雪:"因为我了解你,比你了解自己还要深。
"苏雨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孩。她开始写日记,
记录下和程远在一起的每一个甜蜜瞬间。她甚至幻想着他们的婚礼,他们未来的家,
他们可能会有的孩子...直到那个雨夜。那天是程远的生日,苏雨晴精心准备了晚餐,
想给他一个惊喜。她拿着备用钥匙打开程远公寓的门,却发现屋里空无一人。
餐桌上放着一台陌生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还亮着。出于好奇,苏雨晴走近看了一眼。
屏幕上是一个打开的文件夹,名为"实验对象-苏雨晴"。她的手指不受控制地点击了鼠标。
的子文件夹:初期接触记录、表白反应分析、热恋期行为变化...还有大量的照片和视频,
全都是关于她的。最让她震惊的是一个名为"对照组-林妍"的文件夹。她点开一看,
里面是程远和另一个女孩的亲密照片,时间显示是在他们交往期间。苏雨晴的双手开始发抖。
她继续翻看,找到了一份文档,标题是《完美恋人行为对普通女性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选取20-30岁普通女性10名,通过制造完美恋人形象,
观察其情感依赖程度及心理变化..."苏雨晴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她跌坐在程远的椅子上,
继续往下读。"个案3:苏雨晴,25岁,广告公司文案。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情感需求强烈。实验进行到第98天,对象已完全陷入情感依赖状态,
符合预期..."门锁转动的声音惊醒了苏雨晴。她抬起头,看见程远站在门口,
手里拿着一束鲜花。他的表情从惊讶迅速转为平静,最后竟然露出一丝微笑。
"看来你发现了。"程远关上门,把花放在一旁,"我本来打算今晚告诉你真相的。
""真相?"苏雨晴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什么真相?这一切...都是假的?
"程远叹了口气,走到她面前,
神情像一个耐心的老师在解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是我的研究课题。
我在研究当普通女性遇到完美恋人时,心理和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你是我的第三个研究对象,也是表现最典型的一个。"苏雨晴感到一阵恶心。
她想起程远那些看似随意的"偶遇",那些恰到好处的关心,
那些让她感动落泪的甜言蜜语...全都是精心设计的实验步骤。
"那些...那些都是假的?你说爱我也是假的?"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程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雨晴,科学需要客观。感情是最难量化的变量之一。
我必须控制所有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数据?"苏雨晴突然笑了,
笑声中带着歇斯底里,"我只是你的一个数据?那林妍呢?她也是你的'研究对象'吗?
"程远皱了皱眉:"林妍是第一批研究对象,实验已经结束了。不过她的反应不够典型,
数据参考价值有限。"苏雨晴猛地站起来,抓起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狠狠摔在地上。
屏幕碎裂的声音在安静的公寓里格外刺耳。"你这个变态!你怎么能这样玩弄别人的感情?
"她尖叫着,眼泪模糊了视线。程远冷静地看着她:"冷静点,雨晴。
你的反应很有研究价值。你知道吗?在实验中,你的多巴胺分泌水平变化是最显著的,
这说明——""闭嘴!"苏雨晴抓起自己的包冲向门口,"我要告发你!你这是违反伦理的!
"程远挡在她面前,眼神突然变得冰冷:"告发我?你有证据吗?
所有实验都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了,你也签了,
在我们第一次约会的那家咖啡厅,你说那是会员卡申请表。"苏雨晴如遭雷击。
她确实签过一份表格,
当时程远说那是咖啡厅的会员申请..."不...这不可能..."她摇着头后退,
直到背抵在墙上。程远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到她面前。白纸黑字,确实是她的签名,
文件标题是《情感行为研究参与者知情同意书》。"根据协议,
你有义务配合完成全部实验过程,包括后续访谈和数据收集。
"程远的声音恢复了那种令她心醉的温柔,但现在听来只让她毛骨悚然,
"不过考虑到你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暂停几天。"苏雨晴夺门而出。
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和头发,但她毫无知觉。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
脑海中不断闪过程远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温柔的眼神,
每一次体贴的举动...全都是假的,全都是为了收集数据。回到家,
苏雨晴翻出那本记录甜蜜的日记,一页页撕得粉碎。她蜷缩在床上,哭到精疲力竭。
手机不断震动,是程远发来的消息。她一条都没看,直接拉黑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一周后,
苏雨晴勉强回到工作岗位。她消瘦了许多,眼睛下是浓重的黑眼圈。同事们关切地询问,
她只是摇头说感冒了。午休时间,她鬼使神差地搜索了程远的名字。
最新的一条新闻是本市大学心理学系程远副教授获得青年科学家奖的报道,
配图是他站在讲台上领奖的照片,笑容自信而迷人。报道中提到,
他的获奖研究是"关于情感操纵与心理依赖的突破性发现",
将在下周的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苏雨晴的心沉到谷底。
她就是他所谓的"突破性发现"。研讨会当天,苏雨晴请了假,戴着帽子和口罩混进了会场。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也许是为了亲眼确认自己的愚蠢,也许是为了寻找报复的机会。
程远的演讲排在最后。当他走上台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风度翩翩,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着自己的研究。"...通过对特定群体的行为干预,
我们可以精准预测和控制情感依赖的发展轨迹。"程远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一组图表,
"这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对象代号S,25岁女性..."苏雨晴死死咬住嘴唇,
看着自己的情感被分解成冰冷的曲线和百分比。程远甚至展示了几页她的日记内容,
作为"研究对象自我报告"的例证。会场里的人们时而轻笑,时而点头,
有人认真地做着笔记。"在实验的第72天,
对象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分离焦虑..."程远继续道,
"这正是我们预期的转折点..."苏雨晴感到一阵眩晕。那些她以为最私密的情感,
最珍贵的记忆,全都成了公开讨论的科学现象。她站起身,想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作为一名[标签:小说类型]小说爱好者,我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通常情况下,这类文要么偏向主剧情流,忽视感情线的发展,要么过于偏重于感情线,显得离谱。但是《被量化的爱情》不同,无论是剧情线还是感情线,都十分出色,让人看得特别爽!
《被量化的爱情》这本小说结构精巧,文笔流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设置的小段子,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作者我人在南方的笔力了得,他的文学知识丰富,这样的作品让人对他的创作能力感到佩服。
《被量化的爱情》这本书令人陶醉其中。作者我人在南方的文笔细腻而动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主角程远苏雨晴的形象鲜明,她的聪明和冷静为整个故事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故事的结构紧凑而又扣人心弦,读者会被情节的发展所吸引,无法自拔。配角们的存在也增添了故事的深度和魅力,他们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这本书充满了惊喜和感动,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共鸣。《被量化的爱情》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标签:小说类型]小说的读者。
《被量化的爱情》这本书让人陶醉其中。作者我人在南方的文笔细腻流畅,每一个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情感。主角程远苏雨晴的形象生动鲜明,她的坚韧和聪明让人为之倾倒。整个故事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令人意想不到。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