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的春天来得晚,院子里的杏花刚打花苞,阿明家的流水席就搭起来了。帆布棚子从院门一直撑到巷口,乡亲们搬来自家的方桌条凳,东拼西凑出十几张桌子,红漆剥落的桌面上铺着红纸,倒也添了几分喜气。
厨子是邻村的王师傅,支起大铁锅,烧着劈柴,蒸汽裹着莜面的麦香和羊肉的膻气,在棚子上空盘旋。流水席的菜简单实在:一大盆炖羊肉,油花浮在汤面;刚出锅的炸油糕,金黄软糯;还有无限续碗的小米粥,配着腌萝卜条,热热闹闹地端上桌。
阿燕穿着红棉袄,坐在炕沿上,看着院子里忙碌的乡亲,有点手足无措。晋北话像连珠炮,她只能笑着点头,手里攥着阿明给她的纸条,上面写着“谢谢”“不用了”的晋北方言发音。婆婆端来一碗莜面鱼鱼,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吃,补身子。”
阿燕小口吃着,胃里却有点翻腾。怀孕的反应还没过去,油腻的羊肉和粗粝的莜面让她难以下咽,但看着婆婆期待的眼神,她还是强撑着吃完了。
流水席上,乡亲们轮番敬酒。阿明被几个发小围着,灌得脸红脖子粗,嘴里不停说着“谢谢”。阿燕看着他晕乎乎的样子,悄悄把他杯里的白酒换成了白开水,用眼神示意他少喝点。
三天后,两人坐高铁回了楚南。阿燕家的喜宴是另一番光景。没有搭棚子的热闹,就在自家客厅摆了三桌,来的都是至亲。桌子上摆着腊鱼、腊鸭、坛子菜,还有楚南人待客必备的米酒,甜丝丝的,后劲却足。
阿燕的几个表哥表舅,一上来就围着阿明敬酒。“阿明是吧?第一次来楚南,可得尝尝我们的米酒!”一个表哥端着酒杯,笑容可掬,眼神里却带着点“考验”的意味。
“我……我不太会喝酒。”阿明有点结巴,他知道楚南人喝酒实在,怕自己扛不住。
“男人哪有不会喝酒的?”表哥不依不饶,“这可是喜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一杯米酒刚下肚,另一杯又递了过来。阿明的脸很快就红了,头也开始发晕。他想推辞,却被几个亲戚围着,脱不开身。
“你们别灌他了!”就在这时,阿燕走了过来,一把挡在阿明身前,夺过他手里的酒杯,“他酒量不行,胃也不好,我替他喝!”
“哎,哪有新娘子替酒的道理?”表哥笑着说。
“怎么没有?”阿燕端起酒杯,仰头就喝了下去,米酒的甜辣滑过喉咙,“他是我男人,我替他喝酒天经地义。你们要是想喝,我奉陪到底,但别为难他。”
她的语气带着点楚南姑娘的泼辣,眼神却很坚定。几个表哥对视一眼,都笑了。“行啊阿燕,护夫狂魔啊!”一个表哥打趣道,“不灌了不灌了,看在你的面子上。”
阿明看着挡在身前的阿燕,她的肩膀不算宽,此刻却像一堵坚实的墙,把所有的为难都挡在了外面。米酒的后劲上来了,他有点晕,心里却暖烘烘的。
晚上,两人躺在阿燕出嫁前的闺房里,窗外传来楚南特有的蛙鸣。
“今天谢谢你。”阿明搂着阿燕,声音有点哑。
“谢什么,”阿燕靠在他怀里,“我们是一家人,我不护着你护着谁?”她顿了顿,笑着说,“不过你们晋北的流水席也太实在了,我吃了三天莜面,现在看见面条就有点怕。”
“那我们以后家里既做面条也做米饭,”阿明说,“我学做剁椒鱼头,你学做莜面鱼鱼。”
“好啊。”阿燕笑着,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跨省的喜宴,一个粗犷热闹,一个精致热烈,像他们的爱情,带着各自家乡的印记,却在碰撞中融合出独特的滋味。阿明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差异需要磨合,但只要阿燕在身边,他就什么都不怕。
《摇过湘江的风》中的阿燕阿明楚南具有鲜明的个性,让人难以忘记。剧情中的其他角色也各有特色,使人记忆犹新。
燕归新岸的文笔犀利,故事情节吸引人,让《摇过湘江的风》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摇过湘江的风》这本书充满了情感与温暖。作者燕归新岸的文笔细腻而动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主角阿燕阿明楚南的形象鲜明,她的聪明和冷静让人为之折服。整个故事结构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情节穿插有趣,让读者欲罢不能。配角们也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情感。这是一篇令人感动和陶醉的佳作,值得每一位读者品味和珍藏。
《摇过湘江的风》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燕归新岸非凡的想象力和写作才华。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冒险的世界。主角阿燕阿明楚南的形象鲜明而具有魅力,她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每一个转折都令人意想不到。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趣味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