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诸葛大人,莫要以为天下只有你一个能人。”女帝看了我的辞呈,十分的不满。
“离了你,有伍爱卿等人的辅佐,大楚照样能长盛不衰!”“诸葛大人,即便不能做丞相,
你依旧是大楚的将军,可以为大楚出一份力,何必辞官归隐?”“先帝重托与你,
你却与一位才华横溢的状元抢功,不甘心居于人后,愤而辞官,你对得起先帝吗?
”百官得知了我辞官归隐的消息,当着我的面指责我。女帝脸色冰冷,“做不了丞相,
便要辞官,朕准了!就当父皇看错了人!”“有伍爱卿带领诸位辅佐朕,
朕必能将大楚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朝堂里的消息传出去,百姓知道以后,
纷纷摇头,对我嗤之以鼻。“没想到诸葛丞相,竟然是这种小人!”“我们被蒙蔽了好几年,
幸好有状元郎伍子兰,揭穿了诸葛丞相的小人嘴脸!”“今后有伍子兰丞相,
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啦!”“呸!诸葛村夫!”我离开都城时,百姓敲锣打鼓庆祝。
想起三个月前,我出征南蛮归来,百官相迎,女帝出城十里,百姓夹道欢迎。现在辞官归隐,
只有一个车夫,一个书童。何其悲凉!“诸葛兄,你腹有经纶,带兵可运筹帷帐,
入朝能安邦定国,何必拘泥于一己之私?我愿上书,恳请陛下将丞相之职一分为二,
与诸葛兄共同辅政,治理楚国。”伍子兰这时,却在城门口,挽留我。我冷笑,
头也不回的走了。一路上,不时的有人监视我。为了让女帝安心,
我朝远离其他诸国的方向看,一路向南,直到海边,找了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隐居。
搭起茅舍,每日开垦荒田,教授孩童识字,教授农时,指导老翁煮盐酿酒,自给自足,
怡然自乐。过了三月,捷报传回。大楚将士在伍子兰的带领下,上下用命,
以围秦救赵和添兵减灶之计,大败秦军主力,乱箭射死秦军主将。
伍子兰不仅继承了我的丞相和中军将之职,还被封为柱国,一字并肩王。声名远播,
闻达于诸侯。世人只知大楚丞相伍子兰,再无诸葛丞相。我安于田园,内心渐渐归于平静,
不再关注朝臣上的消息。朝廷见我颓废至此,连监视的人都省了。半年之后,傍晚时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背着锄头,回到自己的茅舍,
堂屋里躺着一块巴掌大小的竹牌。上面写着十六个小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天命所归,
顺其自然。”我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师父的字迹。我二十岁时,先帝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我与师父拜别,从此再未见面。他老人家在云游之际,突然给我留字,想必有大事发生。
果然,我刚收起竹牌,大楚的使者便到了。我也再次听到了关于楚国的局势。
06“诸葛大人,陛下有旨,请速速返回国都!”“楚国有难,秦赵齐联军围攻楚都!
”使者风尘仆仆,精神萎靡。原来伍子兰在大败秦军后,便自称杀戮过重,又因与我相争,
而良心不安,深居不出,发誓三年不参与朝政。按照之前的分析,秦军大败,
五年内无法再用兵对楚造成威胁。却不料女帝中了秦国谋士的连横之策,先是在会盟之时,
为争先后顺序,与赵国闹翻,后又为了六百里地与齐国解除盟约。
彻底断送了我当初留下的联赵联齐,共同抗秦的合纵谋略。秦赵齐三国分别发兵,三路伐楚。
在不得已之下,伍子兰只能出征,却被秦国的王老将军杀的大败,一路败退至国都。
女帝只能派出使者,请我回朝。我思索片刻,先帝对我有恩,楚国百姓也是无辜的。再者,
我还有另外的考虑。快马加鞭,只用了不到十天,我就回到了国都。
三国联军把楚都围困的水泄不通,我趁着夜色,顺着城墙上放下的绳索,爬进了城。
“诸葛爱卿,当初你将他的智谋据为己有,伍丞相已经原谅了你,你也不要再计较。
”女帝清冷的面容中,多了许多憔悴,说出话却依旧如此尴尬。我呵呵一笑,
“鄙人躬耕于南亩之间,一村夫而。爱卿两个字,陛下还是收回吧。”“陛下!
微臣夜观星象,已经破敌良策!”正在这时,伍子兰披头散发,如鬼魅一般直奔入朝,
高声疾呼。看到我也在,伍子兰先是礼貌的冲我抱了抱拳,“诸葛兄,好久不见!
相信你对当下的危急局面,已经有了对策,不如这次就由你先说,晚辈在一旁学习。
”“请诸葛兄放心,只要是对大楚有利的,晚辈定当虚心采纳,
绝不会因为嫉妒而排挤诸葛兄。”我摇摇头,尽管我袖子里,确实和往常一样,
写了一份“退敌良策”,“在下区区村夫,岂敢妄言,伍大人快说吧,陛下等急了。
”女帝也催促道,“伍爱卿快讲!”伍子兰见我不愿多说,不由得冲我笑了笑,有些得意。
“昨夜九星连珠,天有异象,降下六甲神兵。只需按六甲之法,
挑选生辰八字符合神术的士兵,召唤鬼神,便可刀枪不入。”“在六丁六甲神兵的帮助下,
三国联军会自相残杀,不战自退!”我闻听伍子兰此言,冷笑一声,怒目而视,“一派胡言!
鬼神之术可以预知吉凶,但天下哪有用术法退敌的道理?你身为楚国丞相,
怎么能说这种蠢话?”大司马也听得目瞪口呆。伍子兰不高兴道,“诸葛兄,请你先说,
你不说。我献上了退敌良策,你又不高兴?”他嘲讽道,“好久不见,
你的老毛病还是一点没改啊!”我冷冷的看着他,明白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我袖子里的那份“退敌良策”,的确和伍子兰刚才说的一模一样。但,那只是我来的路上,
想了又想,随手乱写的,果真被伍子兰窃取了过去,还当做妙计。可笑!行军打仗,
岂是儿戏?伍子兰就要大祸临头。07秦赵齐三国联军,围困楚都已经接近三月,
并且越围越紧。源源不断的兵力,从他们各自的国家赶来。女帝听了伍子兰的话,皱了皱眉,
又望向我,“你受先帝托孤,怎能因一己之私,置社稷不顾?事到如今,
你若是还有一点良心,就献上你的计策。”“若你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朕便准了伍丞相的话。
”我一惊,伍子兰这般荒唐的计策,女帝竟然还能听的进去?以大司马为首的几位大臣,
也不停的劝谏。最后,大家还是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攻心,
向联军献出以东西之界一千两百里地,诱使秦赵齐三国相争,三国俱伤,其兵自败。
我军再次出击,收回土地易如反掌。”“中策伐谋,派出使者和间谍细作,
前往秦赵齐三国国内,一边贿赂其他大臣,一边散播谣言。大军在外,君主生疑,
不出三个月,必定召回兵卒,楚都之围可解。”“下策伐兵,楚都历经六百年修缮,
城墙坚实,城中储存的粮食足够吃三年。楚国其他地方的士兵,正在将领的带领下赶来勤王。
陛下只需要派出一位值得信赖,德高望重的将军,携带圣旨出城,整合各地兵马,
再许诺封赏,时日一久,我军士气旺盛,定能解围。”我的话说完,伍子兰的脸色变了变。
“陛下,诸葛兄看似言之有理,其实句句都在损害楚国的利益啊!”“割地一千两百里,
和亡国有什么区别?”“给他国大臣送钱,散播谣言,万一不成功,楚国就完了!
”“城外的勤王军,原本都在尽力攻打联军,现在派一位将军去把他们聚在一起,
等于说把楚国九成的兵力都交给了这个人,万一他生出二心,陛下危险啊!
”伍子兰痛心疾首,驳斥我献上的计策。“以我昨夜从上天得到的神术,
只需挑选千余名与神术相符合的士卒,便可撒豆成兵,击退联军。”“况且,
上天已经给微臣降下了预示,最多需要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士卒,敌军一定会溃败!
”伍子兰说的无比自信。我从袖子里丢出一本奏折,“伍丞相,你看这是什么?
”“陛下请看。”在我的示意下,女帝也翻看了我丢出来的奏折。上面一言一语,
《我递出师表辞去丞相,女帝却疯了》是一本充满温馨与感动的小说。作者雁九的文笔流畅而细腻,他通过淡淡的叙述将温馨和隽永的情感传递给读者。整个故事的框架定得恰到好处,各个情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人不禁陷入其中。主角伍子兰秦军的形象鲜明,她的坚韧和冷静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这本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每次翻开都能重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
《我递出师表辞去丞相,女帝却疯了》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男女主角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感谢雁九的出色创作。
作为一名[标签:小说类型]小说爱好者,我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通常情况下,这类文要么偏向主剧情流,忽视感情线的发展,要么过于偏重于感情线,显得离谱。但是《我递出师表辞去丞相,女帝却疯了》不同,无论是剧情线还是感情线,都十分出色,让人看得特别爽!
《我递出师表辞去丞相,女帝却疯了》这本书设定新奇,切入点巧妙,文中的主人公伍子兰秦军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作者雁九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揭示了主角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