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许诺,此生必不负我。可十年沙场归来,他铁甲未解,第一件事,
却是将一个怀着身孕的亡国公主带到我面前。他以为我的爱是坚不可摧的牢笼,
他可以随意进出。他不知道,当我心死的那一刻,笼门是从外面锁上的,困住的,
是他永世的悔恨。叛第一幕:霜雪满城长安街上,人声鼎沸。“傅将军回来了!大捷!
我们胜了!”百姓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天际。我牵着儿子傅念安的手,
站在将军府的门前。他今年九岁,眉眼像极了他的父亲,此刻正兴奋地踮着脚尖,
朝着长街尽头张望。“娘,爹爹是不是就在最前面那匹马上?”我笑着点头,
心里那根绷了十年的弦,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十年。傅承舟出征北境时,念安尚在襁褓。
这十年,我孝敬公婆,打理偌大的将军府,将他留下的家业经营得井井有条。
我夜夜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衫,日日在佛前为他祈求平安。长安所有人都说,
镇北将军傅承舟有福气,娶了我许知意这样一位贤妻。如今,他终于回来了。我的英雄,
我的丈夫,回来了。马蹄声由远及近,那面绣着“傅”字的帅旗出现在视野中。
为首的男人一身玄色铠甲,身形挺拔如松,眉目冷峻,正是我想了三千多个日夜的傅承舟。
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可下一秒,我脸上的笑意,连同心口的温度,一并凝固。他的马上,
不止他一人。他的身前,坐着一个女子。那女子穿着一身素白的裙裳,身形纤弱,
依偎在他怀里,宛如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花。她的小腹微微隆起,
被傅承舟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护着。周遭的欢呼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了。所有人的目光,
都落在了那女子的身上,然后,又齐刷刷地转向了我。同情,怜悯,嘲讽,看好戏。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当众剥光了衣服的笑话。傅承舟翻身下马,动作利落,
却始终护着那女子。他走到我面前,十年未见的脸上,没有我期待的久别重逢的喜悦,
只有一丝不自然的疲惫和疏离。他开口,声音沙哑,是对我说,也是对所有人说。
“这是柔儿,她有孕在身,身子弱。知意,你先安顿好她。”我没有哭,也没有闹。
我甚至还对他笑了笑,那笑意一定比哭还难看。我平静地应了一声:“好。”然后,
我低下头,对早已惊呆的念安说:“念安,叫人。”念安紧紧攥着我的手,倔强地抿着唇,
一言不发,只是用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死死瞪着那个叫云柔儿的女人。
云柔儿怯生生地从马上下来,对我盈盈一拜,声音细若蚊蚋:“姐姐……给姐姐添麻烦了。
”她的眼睛像受惊的小鹿,楚楚可怜。我看着她,内心一片死寂。我没有理会她,只是转身,
吩咐早已呆若木鸡的管家:“去,把东厢最好的揽月阁收拾出来,给云姑娘住。
再请个大夫来,给云姑娘安胎。”我的声音冷静得不像话,仿佛在安排一个毫不相干的客人。
傅承舟似乎松了一口气,看我的眼神里,带了一丝赞许。“知意,你一向是最懂事的。
”懂事。这个词,像一把淬了冰的刀,**我的心脏。是啊,我一直很懂事。他出征前,
说军中开销大,我便将我母亲留下的嫁妆铺子一个个变卖,换成军饷送到北境。公婆生病,
我衣不解带地伺候,比亲生女儿还尽心。他说,等他回来,会补偿我。我等了十年,
就等回了这样一句“你最懂事”。当晚,将军府设宴,为傅承舟接风洗尘。
公公婆婆坐在主位,脸色铁青。傅承舟坐在他们下首,而那个云柔儿,就坐在傅承舟的身边。
那是本该属于我的位置。我抱着念安,坐在了最末尾的角落。席间,
傅承舟不断地给云柔儿夹菜,嘘寒问暖,温柔备至。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温柔。他对我,
永远是“辛苦了”、“你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像上级对下属,而不是丈夫对妻子。
“咳咳……”婆婆重重地咳了一声,摔了筷子。“承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女人是谁?
”傅承舟放下筷子,眉头微皱:“娘,柔儿是月氏国的公主。月氏已亡,她无处可去,
又怀了我的骨肉……”“你的骨肉?”公公一拍桌子,怒不可遏,“你把知意当什么了?
把我们傅家的脸面当什么了?”云柔儿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扑簌簌地往下掉,
她拉着傅承舟的衣袖,哽咽道:“将军,都怪我……是我身份卑贱,
配不上将军……我……我不该活着的……”说着,她竟起身要朝柱子上撞去。
傅承舟眼疾手快地将她拉回怀里,厉声对公婆道:“爹!娘!柔儿她救过我的命!在战场上,
是她替我挡了一箭!我不能负她!”他抱着她,像抱着一件稀世珍宝。我的心,在那一刻,
彻底凉了。原来,是救命之恩。原来,还有英雄美人的故事。那我呢?我这十年算什么?
我守着空宅,熬瞎了眼,耗尽了心血,算什么?“娘,”我忽然开口,声音不大,
却让整个喧闹的饭厅都安静了下来,“别气坏了身子。夫君说得对,救命之恩大过天,
我们傅家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我。傅承舟的眼神里,除了赞许,
又多了一丝愧疚。我对他视而不见,只是平静地对管家说:“把库房里那支千年人参拿出来,
给云姑娘炖汤,好好补补身子。”说完,我抱着念安,站起身。“我乏了,你们慢用。
”我没有再看任何人一眼,径直走出了饭厅。回到我住了十年的卧房,
我打开了妆台最下面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我为他做的四季衣衫,还有我亲手绣的荷包,
上面绣着“平安”二字。我曾想,等他回来,一件件拿给他看。现在看来,多可笑。
我拿起剪刀,一刀,一刀,将那些衣衫,那些荷包,剪得粉碎。布料撕裂的声音,
像是我的心在哀鸣。念安走过来,从背后抱住我,小小的身子在发抖。“娘,
你不要爹爹了吗?”我放下剪刀,转过身,把他搂进怀里,眼泪终于决堤。
“不是娘不要他了。是爹爹,不要我们了。”那一夜,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我起得很早,
像往常一样,去给公婆请安。婆婆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知意,
委屈你了……”我摇摇头:“娘,不委屈。”心死了,也就不觉得委屈了。回到院子,
我看见傅承舟站在我种的那片蔷薇花下。那是我十年前种的,他说他喜欢蔷薇。“知意,
”他走过来,声音有些干涩,“昨晚……谢谢你。”“谢我什么?”我问。
“谢谢你顾全大局。”我笑了。“将军言重了。我只是傅家的媳妇,自然要为傅家着想。
”我的称呼,从“承舟”,变成了“将军”。他似乎没听出来,或许是听出来了,但不在意。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递给我:“这是我从北境给你带的玉镯,你看看喜不喜欢。
”我没有接。“将军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我这双手,十年操持家务,早已粗糙不堪,
配不上这么好的镯子。不如,送给云姑娘吧,她的手,才配得上。”傅承舟的脸色,
终于变了。“知意,你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将军,
我们和离吧。”第二幕:凤凰涅槃“和离?”傅承舟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他扣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许知意,你在胡闹什么!
”“我没有胡闹。”我挣开他的手,平静地看着他,“将军如今功成名就,
身边又有红颜知己,即将再添麟儿,双喜临门。而我,不过是一个人老珠黄的糟糠妻,
占着将军夫人的位置,只会碍了将军和云姑娘的路。”“我从未想过要休了你!”他怒道,
“柔儿进门,做个平妻便是!”平妻?多么大的恩典。“将军,”我轻声说,“我的母亲,
是前朝太傅的嫡女。我许家的女儿,生来不做妾,死亦不为妾。平妻,说到底,也是妾。
”傅承舟愣住了。他大概忘了,我许知意,并非无根的浮萍。只是为了他,
我收起了所有的锋芒和骄傲,甘心做一个洗手作羹汤的妇人。“将军府,容不下两个女主人。
与其将来斗得你死我活,家宅不宁,不如我主动退出,成全你们。
”我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和离书,递到他面前。“我什么都不要,将军府的财产,
我分文不取。我只带走念安,还有我母亲留给我的嫁妆。”傅承舟死死地盯着那封和离书,
眼中有震惊,有愤怒,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慌乱。“我不准!”“这由不得你。”我淡淡道,
“你若不签,我明日便去敲登闻鼓,告你傅承舟宠妾灭妻。到时候,你这镇北大将军的脸面,
还要不要?”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我,仿佛第一天认识我。“许知意,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我变成怎样,不都是你亲手教的吗?”我笑了,笑意却未达眼底,“是你告诉我,
做人要懂取舍,顾大局。我现在,就是在顾全你的大局。”最终,他还是签了和离书。
带着一种被背叛的愤怒和屈辱。我拿到和离书的那一刻,心中没有半分不舍,只有解脱。
我带着念安和我的嫁妆,离开了将军府。公公婆婆追出来,哭着不让我走。我给他们跪下,
磕了三个响头。“爹,娘,知意不孝,不能再伺候你们了。你们多保重。”这十年,
他们待我如亲女,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但我不能为了他们,再赔上自己的一生。
《将军追妻,我已封心锁爱》这本书展现了作者苏董千寻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世界。主角傅承舟许知意的形象饱满而真实,她的勇敢和决心让人为之动容。故事情节紧凑而又引人入胜,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无法预料。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趣味,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且富有启发性的佳作,读后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动。
向《将军追妻,我已封心锁爱》作者发出诚挚的请求,请继续关注这条评论! 《将军追妻,我已封心锁爱》这本书人设有趣,剧情写实,真挚动人。主角傅承舟许知意的成长历程令人感动,他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聪明冷静的思维。作者苏董千寻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读者呈现了一篇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
《将军追妻,我已封心锁爱》这本书充满了情感与温暖。作者苏董千寻的文笔细腻而动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主角傅承舟许知意的形象鲜明,她的聪明和冷静让人为之折服。整个故事结构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情节穿插有趣,让读者欲罢不能。配角们也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情感。这是一篇令人感动和陶醉的佳作,值得每一位读者品味和珍藏。
《将军追妻,我已封心锁爱》这本书让人陶醉其中。作者苏董千寻的文笔细腻流畅,每一个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情感。主角傅承舟许知意的形象生动鲜明,她的坚韧和聪明让人为之倾倒。整个故事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令人意想不到。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