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桐站在医院走廊上,双手紧握着一纸诊断书,
耳边回响着医生公式化的声音:"暂时性失声,声带没有器质性损伤,
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建议您去看心理医生。"她张开嘴,试图发出哪怕一个音节,
却只有空气穿过声带的微弱震动。三个月了,自从那场车祸后,
她的声音就像被锁在了某个黑暗的角落,任凭她如何努力都唤不回来。作为职业配音演员,
声音就是她的一切。《声临其境》的冠军奖杯还摆在她公寓的展示柜里,而现在,
那些令观众惊叹的嗓音变化、情感充沛的台词演绎,全都成了过去式。手机在包里震动,
姜雨桐掏出来看了一眼,是经纪人林姐的第十八个未接来电。她深吸一口气,
打字回复:"检查完了,还是老样子。医生说需要时间。
"林姐的回复几乎立刻跳出来:"星辉那边的新动画项目等不了,
他们已经找了别人配女主角。雨桐,你得赶快好起来,这个圈子不会等人。
"姜雨桐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最终只回了一个"嗯"字。走出医院大门,
初夏的阳光刺得她眼睛发疼。她戴上墨镜,拦了辆出租车。"去哪儿?"司机问。
姜雨桐指了指手机备忘录上提前打好的地址——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中心的装潢温馨得近乎刻意,淡黄色的墙壁上挂着俗套的风景画,
姜雨桐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盯着对面墙上"宁静致远"的书法字发呆。"姜**,
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心理医生周明推了推眼镜,"失声后你尝试过哪些治疗方法?
"姜雨桐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打字:"声带**、针灸、中药、西药、催眠治疗。
"周明点点头:"这些主要是生理层面的治疗。根据我的经验,
你的失声很可能与车祸造成的心理创伤有关。当时发生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姜雨桐的手指僵住了。
那天晚上的记忆碎片般闪现——刺眼的车灯、尖锐的刹车声、安全气囊爆开的冲击力,
以及她拼命护住的、副驾驶座上妈妈留下的唯一遗物——那个装着老式磁带的随身听。
"我...在送妈妈最后的录音带去修复。"她艰难地打字,"她去世前录了一些话给我。
"周明的眼神柔和下来:"我明白了。姜**,
我建议你尝试一种不太常规的治疗方法——音乐治疗。有时候,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时,
音乐可以成为情感的出口。"姜雨桐皱起眉头。"别担心,不是让你唱歌。"周明笑了笑,
"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治疗师,程远教授,在国立音乐学院任教。
他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帮助过不少像你这样的患者。"姜雨桐迟疑了一会儿,
最终点了点头。三天后,姜雨桐站在国立音乐学院的红砖楼前。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爬满了常春藤,悠扬的琴声从敞开的窗户飘出,与鸟鸣交织在一起。
按照周明给的地址,她找到了三楼尽头的那间教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流畅的钢琴声,
是一首她从未听过却莫名熟悉的曲子。姜雨桐轻轻推开门。
一个穿着深蓝色衬衫的男人背对着门口坐在钢琴前,修长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舞动。
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身上,为他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曲子正进行到**部分,
男人的身体随着音乐微微前倾,仿佛整个人都与钢琴融为一体。姜雨桐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音乐突然停止,男人转过身来。"你迟到了七分钟。"他说,声音低沉而清晰,
像大提琴的弦音。姜雨桐愣了一下,慌忙掏出手机打字:"抱歉,我迷路了。
"程远——她猜这就是他的名字——站起身走向她。他比她想象中要高,
将近一米九的个子让她不得不仰头看他。他的五官轮廓分明,浓眉下是一双略显冷峻的眼睛,
鼻梁高挺,嘴唇薄而线条清晰,整个人透着一股不苟言笑的气息。"周明跟我说了你的情况。
"程远直接道,"配音演员,暂时性失声三个月。"他的目光扫过她脖子上淡淡的疤痕,
"车祸后遗症?"姜雨桐点点头,感到一丝不适。他的语气太过公事公办,
仿佛她是一个需要修理的物件而非活生生的人。
程远走回钢琴旁:"音乐治疗的基础是建立情感连接。既然你不能说话,我们就从听开始。
"他弹了一组**,"这个,感觉如何?"姜雨桐歪着头,不明白他的意思。"快乐?悲伤?
愤怒?平静?"程远提示道,"用你的直觉回答。
"姜雨桐迟疑地打字:"平静...带点忧伤?"程远点点头,又弹了另一组更复杂的**。
这次姜雨桐反应快了些:"像是...期待着什么,但又有些不安。
"程远眉毛微微挑起:"有意思。大多数人会说这只是'快乐'的音符。
"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轻敲,"你以前学过音乐?"姜雨桐摇头。
"配音演员对声音敏感很正常,但你的感知更..."程远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更本能。
明天同一时间,带上这个。"他递给她一个小巧的节拍器。姜雨桐接过节拍器,
困惑地看着他。"治疗需要双方投入,姜**。"程远已经坐回钢琴前,"如果你决定继续,
就别再迟到。"姜雨桐感到一阵恼火。她快速打字:"我不是故意迟到的,
而且我的失声不是态度问题,是——"程远扫了一眼她的手机屏幕:"我知道。
但守时是尊重,对你自己的时间,也是对我的。"他的手指重新落在琴键上,"明天见。
"这是明显的逐客令。姜雨桐咬住下唇,转身离开时故意把门关得重了些。回程的地铁上,
姜雨桐回想着程远弹奏的那首不知名曲子。旋律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奇怪的是,
她竟能想象出每个音符对应的色彩——深蓝、暗紫、偶尔跳出一抹橙红。
这种联觉体验她从未有过。手机震动,是林姐发来的语音消息。姜雨桐点开转文字:"雨桐,
有个公益广告的配音工作,对方知道你的情况,说可以用手语加字幕的形式。报酬不高,
但能保持曝光度。有兴趣吗?"姜雨桐盯着屏幕,胸口发闷。用手语"配音"?
那还叫配音吗?但她又有什么选择呢?就在她准备回复时,
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跳出来:"今天的**练习曲是德彪西的《月光》。建议你听听原版,
对明天的课程有帮助。——程远"姜雨桐眨了眨眼。这个冷淡的男人居然会主动发信息?
她打开音乐软件搜索这首曲子,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
她突然明白为什么会对它感到熟悉——妈妈生前最爱哼这段旋律。第二天,
姜雨桐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了音乐学院。她站在教室门外,听到里面除了钢琴声还有说话声。
"程教授,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邀请您考虑得怎么样了?"一个女声问道,
"他们给的待遇比这里高两倍不止。""我在这里有未完成的项目。"程远的声音。
"您是指那些音乐治疗研究?恕我直言,以您的才华,
把时间浪费在教业余爱好者弹钢琴简直是——""苏助理,"程远打断她,
"我的时间安排不需要你来评判。"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差点撞上姜雨桐。
她上下打量了姜雨桐一眼,撇撇嘴离开了。教室里的程远看到门口的姜雨桐,
表情略显惊讶:"提前了十八分钟。"姜雨桐走进教室,打字:"不想再被说不尊重时间。
刚才那是?""学院配给我的研究助理。"程远简短地回答,显然不想多谈。
他指向钢琴旁的椅子,"坐。"今天的程远似乎有些不同,眼下有淡淡的阴影,
弹琴时偶尔会微微皱眉。姜雨桐注意到他的左手小指在弹到某些音符时会不自然地僵硬。
"今天我们从节奏开始。"程远拿出另一台节拍器,"跟随着它的节奏轻敲桌面。
"简单的四分音符节奏对姜雨桐来说并不难,但当程远逐渐加快速度并加入切分音时,
她开始手忙脚乱。程远停下节拍器:"你在对抗节奏,而不是融入它。再来。
"姜雨桐挫败地摇头,打字:"这有什么用?我想找回我的声音,不是学打拍子。
"程远看着她:"声音不只是声带的振动,更是情感和生命的节奏。
你现在的问题不是声带不能发声,而是你不敢发声。"他指着她的胸口,"车祸发生时,
你在害怕什么?"姜雨桐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颤抖着。她最终删掉了打好的字,
重新输入:"我怕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声音。
那些磁带是唯一剩下的..."程远的表情微妙地变化了:"所以你真正失去的不是声音,
而是倾听的对象。"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转动了姜雨桐心中某把锁。她突然意识到,
这三个月来,她拒绝听任何人的录音,包括自己以前的配音作品。"今天到此为止。
"程远说,"作业是:每天听一首歌,不需要是你喜欢的,但要写下它让你联想到的画面。
"姜雨桐点点头,起身准备离开时,注意到钢琴上摆着一张照片——年轻的程远站在舞台上,
身边是一位优雅的老妇人,两人共同捧着一座奖杯。
照片一角有烫金字体: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她指了指照片,投去询问的目光。"我的老师,
也是我的养母。"程远的声音柔和了几分,"十年前去世了。
"姜雨桐突然明白了程远为何会对她的情况感兴趣。她在备忘录上写:"她也失去了声音吗?
"程远摇头:"不,她失去了听众。在最辉煌的时候遭遇耳聋,再也听不见自己弹奏的音符。
"他轻轻抚过琴键,"但她依然每天弹琴,说音乐不只是用来听的。"离开前,
姜雨桐回头看了一眼。程远又坐回钢琴前,背影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孤独。
接下来的两周,姜雨桐每天准时出现在程远的教室。
的节奏练习逐渐扩展到音乐情绪识别、肢体表达甚至即兴哼唱——尽管姜雨桐只能发出气音。
"声音不只是从喉咙发出的,"程远曾这样说,"全身都在参与发声。感受音乐的振动,
让它告诉你该如何表达。"这天,程远带来了一个小型合成器。"今天尝试用这个'说话'。
"他演示了几个键位对应的不同音色,"不需要旋律,只是用声音表达情绪。
"姜雨桐迟疑地按了几个键,刺耳的不和谐音让她皱起眉头。"很好,"程远却点头,
"愤怒?"姜雨桐摇头,调整了几个参数再次尝试,这次的声音柔和许多。"悲伤?
"她再次摇头,手指在键盘上犹豫了一会儿,突然快速按下一组跳跃的音符。
程远嘴角微微上扬:"期待。你在期待什么?"姜雨桐愣住了。她在期待什么?声带恢复?
工作机会?还是...每天这一个小时与程远共处的时光?这个念头让她耳根发热。
她慌乱地打字:"期待能再配音。"程远注视着她,目光如炬:"撒谎。
"他轻轻按下两个相隔很远的琴键,产生一种奇特的悬停感,"这个呢?
"姜雨桐不假思索地按下一连串快速上升的音符。"啊,反驳。"程远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至少你的音乐诚实多了。"课程结束时,程远突然说:"明天我不在,学院有个研讨会。
后天见。"姜雨桐点点头,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失落。第二天,
姜雨桐鬼使神差地还是来到了音乐学院。
她告诉自己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完成程远布置的"听歌作业",
但脚步却不自觉地走向那间熟悉的教室。教室门锁着,但窗户开着。姜雨桐踮起脚,
看到钢琴上放着一叠乐谱,最上面那张写着《无声之声》——程远的字迹。
正当她准备离开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姜雨桐本能地躲到拐角处,
看到程远和一个白发老者走向教室。"...你的手怎么样了?"老者问。"老样子。
"程远的声音比平时更加疲惫,"小指在潮湿天气还是会麻木。
""茱莉亚那边还在等你的答复。以你的情况,教学比演奏更适合...""我知道。
"程远打断他,"但我答应过老师完成她的音乐治疗研究。况且..."声音低了下去。
"那个失声的女孩?她只是你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不值得你——""周教授,
"程远的声音突然冷硬起来,"请别对我的选择指手画脚。"两人进入教室,关上了门。
姜雨桐悄悄离开,心中满是疑问。程远的手有问题?茱莉亚音乐学院?
她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回到家,姜雨桐辗转难眠。凌晨两点,
她收到程远的短信:"抱歉,研讨会延长一天。后天课程取消,大后天见。"简短生硬,
像是一切如常。姜雨桐盯着手机屏幕,突然感到一阵委屈。她犹豫了很久,
《声音的交替》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从章节设计到情节设置,再到主角的塑造,每一环都吸引着我,让我无法停下阅读的脚步。
《声音的交替》这本书让人陶醉其中。作者藏星叙事的文笔细腻流畅,每一个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情感。主角姜雨桐程远的形象生动鲜明,她的坚韧和聪明让人为之倾倒。整个故事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令人意想不到。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声音的交替》这本书展现了作者藏星叙事卓越的想象力和写作天赋。他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恰到好处的情节铺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而真实的世界。主角姜雨桐程远的形象立体而生动,她的聪明和坚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紧凑而又引人入胜。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张力。这是一本充满魔力和感动的佳作,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声音的交替》这本小说情节曲折,充满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主角姜雨桐程远的形象鲜明,她的冷静聪明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赋予了故事以强大的力量。作者藏星叙事的文笔极为流畅,让人沉浸其中。整个小说的框架非常巧妙,每一个细节都相互呼应,环环相扣,令人拍案叫绝。配角们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身份和命运交织在一起,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戏剧性。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读后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