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言情 >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

玄月yue  /  著 已完结
更新时间:2025-07-21 18:38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作品,由玄月yue倾力打造。故事中,宋鹤眠周伯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遭遇,展现出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品质。宋鹤眠周伯面对着挑战和困难,通过努力与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嘴角牵起一个极淡、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冒犯的笑意,“而且,似乎有点着急。”我怔怔地看着他,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一层薄热。……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世界。
开始阅读
精彩节选

我在古董钟表店遇见宋鹤眠时,他正调试一座百年鸟鸣钟。银质怀表从我掌心滑落,

表盖弹开露出母亲遗照。他弯腰拾起的动作像慢镜头:“向**,它需要上弦了。

”后来全金融圈都知道宋总追人有多疯,每周三雷打不动出现在我的画廊。

“今天能请你喝咖啡吗?”他指关节敲着展柜,“或者只讨论莫奈的睡莲?

”我第三次推开他递来的伞时,暴雨正冲刷着“新锐画家向星若”的霓虹灯牌。

直到拍卖会上他的前女友举牌:“三百万,买宋先生初恋故事。

”我当众切断拍卖电话:“故事我买了,钱捐给自闭症儿童。”离场的电梯里,

他忽然把额头抵在我肩上:“星星,教教我该怎么爱你...”樱花纷飞的修复室里,

他托着修好的怀表:“它停了三年,是在等今天。”1时光渡口上海深秋的梧桐叶落得早,

黄叶被风卷着,在铺着青灰色石砖的小路上打着旋儿,发出簌簌的轻响,

像是时光踮着脚尖匆匆掠过的脚步声。空气里浮动着微凉的水汽,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我拢了拢米白色羊绒开衫的领口,指尖习惯性地探进口袋,

触碰到那枚冰凉的金属——母亲留下的银质怀表,它沉甸甸的,带着一种安心的重量。

掌心贴着光滑的表壳,熟悉的纹路和微凉的温度是连接过去唯一的渡船,

载着我在汹涌的人潮里缓慢穿行。目的地缩在一条被高大法桐遮蔽的僻静支路尽头,

一块深棕色的木质招牌悬在门楣上,

上面是几个历经岁月打磨、边缘有些模糊的烫金楷体字:“恒时斋”。橱窗不大,

但擦得纤尘不染,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微型剧场。里面陈列着几座形态各异的古董钟表,

铜鎏金的、珐琅彩绘的、乌木镶嵌的,在午后斜斜投入的光线里,沉默地闪耀着幽微的光泽。

推开那扇沉重的、镶嵌着菱形玻璃的木门时,门楣上悬挂的一串小巧铜铃叮咚作响,

清脆空灵,在略显凝滞的空气里漾开一圈涟漪。店内空间不大,

光线被高大的古董柜和满墙悬挂的各式钟表切割得有些幽暗。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合气息:陈年木料特有的温厚干燥,隐约的机油金属味,

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如同旧书页般的尘埃气息。时间在这里仿佛拥有了具体的形态和声音,

滴答、滴答、滴答……无数种节奏各异的走时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低回而永恒的协奏曲。

老钟表匠周伯正伏在靠里的工作台边,鼻尖几乎要碰到放大镜片,

全神贯注地对付着一枚怀表细小的零件。工作台上方悬着一盏可调节的鹅颈台灯,

暖黄的光束精准地投射在他布满皱纹却异常稳定的双手上。而另一个存在,

则占据了店面中心的位置。一个穿着剪裁精良的深灰色羊绒大衣的男人,身形挺拔,

正微微倾身,小心翼翼地调试着玻璃展柜里一座半人高的古董座钟。

那座钟造型极为繁复华丽,鎏金的藤蔓枝叶缠绕着珐琅彩绘的钟身,

顶端站着一对小巧精致的铜铸鸟雀。他的侧脸线条干净利落,

专注的神情让他周身那种金融精英特有的锐利感奇异地沉淀下来,

只剩下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

他修长的手指正极其轻柔地拨弄着钟壳内部某个极其细微的部件,动作稳定得不可思议。

我的目光不自觉地在他灵巧的手指上停留了片刻,随即移开,走向周伯的工作台,

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满室的时光韵律。“周伯,”我开口,声音放得很低,

如同怕惊扰了沉睡的时间,“我的表,该上弦了。”“哦,是星若啊。”周伯闻声抬起头,

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立刻绽开慈和的笑容,像秋日里暖融融的阳光。他放下手中的工具,

朝我伸出手,“老规矩,拿来吧。”我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枚贴身携带的银质怀表。

它躺在掌心,圆润的弧线反射着台灯温暖的光晕。就在我准备将它递向周伯布满皱纹的手时,

指尖却不知为何微微一滑,那枚承载着无数记忆的金属圆饼竟脱手而出!“哎呀!

”周伯低呼一声。时间骤然被拉长、扭曲。怀表在空中翻转着,银光一闪,

表盖“啪嗒”一声弹开,露出了内侧那张小小的、已经有些泛黄的母亲旧照。

母亲温婉的笑容在冰冷的金属衬底上凝固着,目光仿佛穿越了漫长时光,

静静凝视着此刻的混乱。怀表带着照片,直直坠向坚硬的水磨石地面。心脏猛地一缩,

几乎停止了跳动。就在那千钧一发的瞬间,一道深灰色的身影如同猎豹般敏捷地掠了过来。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带着一种沉稳而精准的力量,

在怀表距离地面仅剩几厘米的地方稳稳地接住了它。动作流畅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是那个在调试鸟鸣钟的男人。他直起身,动作从容不迫,

仿佛刚才那电光火石间的挽救只是随手掸落一粒尘埃。他垂眸看向掌心,

目光落在那张泛黄的照片上时,深邃的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讶异,随即归于平静。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周伯,直直落在我脸上。那眼神带着一种温和的穿透力,

仿佛能轻易看进人心底最深的角落。“向**?”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

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醇厚质感,在满室的滴答声中显得格外沉稳。他竟知道我的姓氏?

这让我心头微微一跳。他将怀表托在掌心,递向我,动作优雅得像递出一件稀世珍宝。

他的指尖修剪得干净整齐,却沾染着一点不易察觉的黑色机油污渍。“它需要上弦了,

”他嘴角牵起一个极淡、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冒犯的笑意,“而且,似乎有点着急。

”我怔怔地看着他,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一层薄热。几乎是下意识地,我迅速伸出手,

指尖有些微颤地触碰到微凉的表壳,飞快地将它抓了回来,紧紧攥在掌心,

仿佛要抓住某种即将失落的依靠。表壳的凉意沁入皮肤,才稍稍压下了心头那阵莫名的慌乱。

“谢谢。”声音低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他似乎并不在意我的窘迫,

目光温和地在我紧握的拳头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转向周伯,语气自然而熟稔:“周老,

那座‘报春鸟’的平衡簧片还得再调一下,音锤的联动似乎还有点滞涩。”“啊,是鹤眠啊,

麻烦你了,今天多亏你在。”周伯笑呵呵地应着,仿佛对刚才的小插曲毫不在意,

转头又对我道,“星若,快坐,我给你倒杯热茶。”“宋鹤眠。”男人忽然转向我,

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同时自然地伸出手,动作坦荡而磊落,“幸会,向**。

”我看着他伸出的手,指节分明,掌心纹路清晰。几秒钟尴尬的沉默在滴答声里被无限放大。

指尖蜷缩在掌心,那枚怀表硌得生疼。最终,我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喉咙发紧,

只艰难地挤出两个字:“向星若。”声音细若蚊蚋。那只悬在空中的手,

我终究没有勇气去握。宋鹤眠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极短的一瞬,随即自然地收回,

脸上那抹温和的笑意没有丝毫减损,反而加深了些许,带着一种了然于心的宽容。

他眼底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不易察觉的兴味,快得像橱窗外掠过的一片梧桐叶影。

“向星若…”他轻声重复了一遍,低沉的声音在满室钟表的滴答声中,

莫名地染上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我的名字也成了这时间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

他不再看我,转而继续与周伯讨论起那座“报春鸟”钟的细微故障,语调平稳,术语精准。

我捧着周伯递来的粗陶茶杯,滚烫的茶水透过杯壁传递着暖意,却怎么也驱不散指尖的冰凉。

我垂着眼,盯着杯中沉沉浮浮的茶叶梗,耳边是他从容不迫的说话声和周伯偶尔的笑语,

心绪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一圈圈涟漪悄然荡开,久久无法平静。

2画中迷情自那日在“恒时斋”笨拙地避开宋鹤眠伸来的手,整整一周,

我都刻意避开了那条梧桐小径。周三下午,本该是怀表上弦的日子,

我却把自己关在画廊顶楼那间小小的修复室里。

空气里弥漫着熟亚麻仁油、松节油和淡淡的蜂蜡气味,

混合成一种令人安心的、属于画者的独特芬芳。窗外天色阴沉,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城市的天际线。面前摊开的是新系列《时痕》的草稿本,

铅笔线条勾勒着扭曲的齿轮、断裂的表链、模糊不清的刻度盘……试图捕捉时间流逝的伤痕。

然而,笔尖却总是不听使唤地游移,在纸页边缘留下一些无意识的曲线,

最终竟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微微倾身调试钟表的侧影轮廓。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那线条,

直到楼下展厅隐约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和压低的人声,才猛地惊醒,啪地一声合上了本子。

心口像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一种莫名的直觉攫住了我。深吸一口气,我站起身,

悄无声息地走到楼梯转角,扶着冰凉的木质扶手向下望去。展厅中央,

那幅被命名为《蚀》的抽象画前,立着一个颀长挺拔的身影。黑色的大衣随意地搭在臂弯,

露出里面熨帖的深蓝色衬衫,衬得他肩线平直利落。正是宋鹤眠。他站得离画很近,

微微仰头,专注地凝视着画布上大片沉郁的蓝色旋涡中心,

那一点挣扎着透出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微弱暖黄。

展厅特意调暗的光线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明暗交错,如同雕塑。

周围几个年轻的女实习生聚在不远处的服务台后,目光灼灼地追随着他,兴奋地交头接耳,

隐约能捕捉到“宋总”、“天啊他本人”、“好帅”之类的碎语。他看得那样专注,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那幅画。时间在那一刻仿佛也慢了下来,

展厅里只有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缓缓收回目光,转过身,

视线不偏不倚地投向楼梯转角——我的藏身之处。那目光精准得像是早已锁定目标。

他脸上浮现出那种熟悉的、温和而笃定的笑容,眼神清亮,带着洞悉一切的穿透力。

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我下意识地想后退,把自己重新藏进阴影里,身体却像被钉在了原地。

他迈开长腿,径直朝楼梯走来,步伐从容不迫,皮鞋踩在光洁的浅灰色大理石地面上,

发出清晰而沉稳的嗒、嗒声,每一步都像敲在我的神经上。他停在楼梯下方,微微仰起头,

目光自下而上地迎着我有些躲闪的视线。“向**,”他开口,声音不高,

却足以穿透整个展厅的寂静,带着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磁性,“这幅《蚀》…张力惊人。

漩涡深处的挣扎感,处理得太真实了。”他顿了顿,唇角的笑意加深了些许,

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旁边展柜光洁的玻璃表面,发出清脆的两声叩响,

“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请你喝杯咖啡?或者,”他话锋一转,

目光扫过展厅另一侧悬挂的几幅以睡莲为主题的小幅水彩,“只单纯地聊聊莫奈?

我记得你早期有一幅《晨雾睡莲》,笔触和光影,很有韵味。”空气仿佛凝固了。

服务台那边的窃窃私语也瞬间消失。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带着好奇和探究。

我能感觉到血液涌上面颊,耳根都在发烫。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干涩得发紧。

邀请的话语悬在空中,沉甸甸地压下来。喝咖啡?聊莫奈?无论哪一种,

都意味着踏入一段需要耗费巨大心力去应对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关系。那需要开口说话,

需要表达,需要袒露……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无异于一场艰难的跋涉。沉默在展厅里蔓延,

每一秒都被拉得无比漫长。我甚至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终于,

我极其艰难地、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目光垂下,

盯着自己帆布鞋尖上一点洗不掉的钴蓝色颜料污渍,仿佛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

声音低哑,几乎是从齿缝里挤出来:“抱…抱歉。我还有画稿要赶。”说完,不等他回应,

几乎是落荒而逃般猛地转身,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

逃回了那个堆满颜料、画布和熟悉气味的修复室,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背脊紧紧抵着冰凉的门板,才敢大口地喘息,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震得耳膜嗡嗡作响。

掌心,不知何时已沁出薄薄一层冷汗。门外,隐约传来他一声极轻、几不可闻的叹息,

像一片羽毛飘落在寂静的水面,随即是沉稳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最终消失在楼下展厅的门口。

3雨夜决绝宋鹤眠成了“星迹”画廊最准时、也最沉默的访客。每周三下午三点,

无论晴雨,那个穿着大衣的身影必然会出现在展厅里,有时是独自一人,

有时身边跟着一两位同样气质不凡的同行者。他很少再主动上前搭话,只是安静地看画,

目光专注地扫过每一幅作品,有时在一幅画前停留很久。偶尔,

他会买下一幅尺幅不大、风格相对明朗的作品,签单时字迹流畅有力。

服务台的年轻女孩们从一开始的兴奋围观,渐渐变得习以为常,甚至在他来时,

会默契地给他倒上一杯温水,放在展厅角落那张小圆几上。他总会微微颔首致谢,

笑容温和有礼。这种沉默的、持续的“在场”,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最初激起涟漪,

最终却沉入水底,成为一种背景音般的存在。它并未带来直接的压迫感,

却无形中在我心里划下了一道界限。我习惯了在他到来时,

将自己更深地埋进顶楼修复室的颜料堆里,或者从画廊的后门悄然离开,

绕远路去“恒时斋”给怀表上弦。周伯看着我匆匆来去,偶尔会摇着头,

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拍我的肩,叹口气:“星若啊,有些缘分,躲是躲不掉的。那宋先生,

看着是个有心的好人。”每次听到,我都只是沉默地低下头,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怀表表壳,光滑的银面映出自己模糊而略带惶惑的脸。周伯不懂。

他不懂那种被目光包裹、被期待环绕时,喉咙里像塞满粗糙砂砾的窒息感。母亲离世后,

父亲再婚,那个陌生的家再也不会有我的位置。从小寄宿在学校,

已经习惯独自吞咽所有的委屈和沉默,习惯了用画笔而非言语与世界沟通。依赖?袒露?

那是多么奢侈又多么危险的东西。一旦习惯了温暖,当寒冷再次降临,只会冻得更深、更痛。

宋鹤眠身上那种成熟笃定的光芒太耀眼,靠近他,仿佛靠近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会让我这个习惯了在角落里自转的小行星瞬间失去轨道。又一个周三。

天空阴沉得像一块巨大的铅灰色幕布,压得人喘不过气。空气里饱含着水汽,沉甸甸的。

下午刚过,豆大的雨点便毫无预兆地砸落下来,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画廊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很快连成一片密集的雨帘,窗外的街景瞬间变得模糊扭曲。

我正埋头在修复室里对付一幅送来保养的旧油画,

清除着画布边缘发黑的、失去弹性的光油层。楼下隐约传来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

心口习惯性地一紧。片刻后,脚步声停在门外,随即是两下极有分寸的敲门声。“向**?

”门外传来宋鹤眠的声音,隔着门板,被雨声模糊了几分,却依然清晰沉稳,“雨下大了。

”我握着刮刀的手指顿住,指尖因为用力微微泛白。沉默了几秒,才放下工具,

走过去拉开了门。他站在门口,肩头落着几颗细小的水珠,他的衣角也洇湿了一小片。

手里拿着一把宽大的黑色长柄伞,伞尖还在往下滴着水,

在门口光洁的地板上聚起一小滩深色的水渍。“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他看着我,

目光温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将手中的伞往前递了递,“这把伞你拿着。

”黑色的伞柄近在咫尺。那是一个象征庇护的邀请。修复室里明亮的灯光落在他脸上,

清晰地映出他眼里的真诚,没有一丝施舍或怜悯的意味。可这真诚本身,

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它要求回应,要求接受,要求打开一扇我紧紧封闭的门。窗外,

雨势更猛了,密集的雨点疯狂地冲刷着巨大的玻璃幕墙,发出哗啦啦的巨响。

书友评论
  • 龙爷无敌

    玄月yue的作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在《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中,他展现出了极高的文笔技巧和深厚的人性洞察力。

  • 浅殇淡淡月影寒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男女主角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感谢玄月yue的出色创作。

  • 心只为一人澎湃

    在《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中,作者玄月yue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主角宋鹤眠周伯的经历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她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惊叹不已。配角们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读者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 烈酒伴浓烟

    《那怀表停了三年,原来是在等今天》的剧情十分精彩。宋鹤眠周伯的性格特点和剧情发展让人意想不到,令人期待后续的发展。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