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库 > 短篇 >

雨中记忆的灯塔

雨中记忆的灯塔

雨中记忆的灯塔

洛河之南  /  著 已完结
更新时间:2025-07-30 12:50
陈远航林晚晴是小说《雨中记忆的灯塔》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近期在网络上非常火爆,作者“洛河之南”正在紧锣密鼓更新后续中,概述为:”轮椅上的林晚晴微微动了一下,极其缓慢地转过头。那张曾经丰润柔和的脸庞如今只剩下嶙峋的轮廓,皮肤松弛地贴在颧骨上,眼窝深……
开始阅读
精彩节选

冰冷的雨滴砸在车窗上,发出沉闷而执拗的声响。雨刮器在玻璃上徒劳地划开扇面,

视野稍清晰片刻,旋即又被汹涌的水幕吞噬。车窗外,城市像一块被水洇透的旧抹布,

灰蒙蒙地贴在天地之间,轮廓模糊不清。陈远航坐在驾驶座上,

怀中紧紧抱着一个硬壳的旧笔记本。封皮是褪了色的墨绿,边角处磨损得厉害,

露出底下暗黄的纸板,如同枯叶边缘的蜷曲。他瘦削的手掌覆在上面,

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手背上蜿蜒的青色血管清晰可见。他微微侧过头,

视线穿透被雨水不断冲刷又覆盖的车窗,投向远处一栋被高大银杏树环抱的白色建筑。

雨帘模糊了它的轮廓,只留下一个朦胧而沉默的剪影,像一座漂浮在灰色海面上的孤岛。

那便是“银杏园”护理院。他每日的终点,也是某种无望的起点。

车子在积水的路面上划开一道长长的水痕,缓缓停稳。陈远航没有立刻下车。他垂下眼,

目光落在怀中的笔记本上,指腹轻轻摩挲过那粗糙磨损的封皮,

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仿佛在触碰某种极易破碎的珍宝。那里面锁着的,

是他和林晚晴整整四十八年的光阴——从初见的惊鸿一瞥,到相守的细水长流,

再到如今……他喉咙里轻轻滚动了一下,咽下那点无声的哽咽,终于推开了车门。

冷冽潮湿的空气瞬间裹挟着细密的雨丝扑了进来,带着深秋特有的萧索寒意。

他下意识地将笔记本更紧地护在怀里,弓着背,

快步穿过护理院前那片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却也格外冷清的庭院。

几株银杏的叶子已经落了大半,金黄的扇形叶片湿漉漉地粘在青石板小径上,

像一枚枚被遗忘的旧书签。推开护理院厚重的玻璃门,

一股混合着消毒水、食物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暮年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走廊里光线柔和却显得过于安静,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电视声和护士轻柔的询问声。

他熟门熟路地走向走廊尽头那间朝南的房间。门虚掩着。陈远航在门口停顿了一瞬,

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房间干净整洁,阳光本该透过宽大的窗户洒满房间,

此刻却被连绵的雨云挡在外面,只留下灰白的光影。窗边,一张宽大的轮椅背对着门口。

轮椅上的人影单薄得如同一片被遗忘在枝头的枯叶,深陷在柔软的靠垫里,

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却遮掩不住那份深入骨髓的枯萎感。那是林晚晴。

曾经像春日新柳般鲜活、像夏日骄阳般热烈的林晚晴。

护工小张正弯腰整理着床头柜上的东西,看到陈远航,

露出一个温和又带着几分职业化怜悯的笑容:“陈叔,您来了。刚给阿姨喂了苹果泥,

小半碗呢,吃得挺好。”她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陈远航点点头,

目光却早已牢牢锁在轮椅上的背影上。他走到轮椅前,动作轻缓地蹲下身,

让自己的视线与轮椅上的人齐平。他脸上挤出温和的笑意,轻声唤道:“晚晴?看看谁来了?

”轮椅上的林晚晴微微动了一下,极其缓慢地转过头。

那张曾经丰润柔和的脸庞如今只剩下嶙峋的轮廓,皮肤松弛地贴在颧骨上,眼窝深陷。

她的眼睛浑浊,像蒙着一层终年不散的江南水雾,空洞地落在陈远航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如同看着一件与己无关的家具,一个闯入了她混沌世界的模糊影子。

“吃……饭……”她嘴唇翕动,发出含糊不清的几个音节,眼神茫然地掠过陈远航,

又飘向未知的虚空,仿佛他只是背景里一块移动的色斑。这空洞的注视像一根冰冷的针,

瞬间刺穿了陈远航强撑的平静。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心口猛地一缩,尖锐的痛楚清晰无比。

他几乎是本能地低下头,避开那令人窒息的目光,

手指近乎慌乱地翻开了膝上那本墨绿色的旧笔记本。纸张早已泛黄变脆,边缘微微卷曲,

散发出旧书特有的、带着尘埃和时光霉味的气息。“晚晴,今天下雨了,天凉,

”他清了清干涩的嗓子,声音努力维持着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我给你念念我们以前的事,好不好?”他像是在询问,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更像是在祈求。他不再等待任何回应,目光落在摊开的纸页上,

那上面是林晚晴年轻时娟秀的字迹。“1965年,9月15日,晴。”陈远航开始朗读,

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回溯时光的郑重,“今天在图书馆,

又遇到那个总坐在我对面、喜欢在哲学书页里夹银杏叶的男生了。他今天好像格外紧张,

递还我借书证时,手指都在抖,结果把旁边同学的水杯碰翻了……”随着他平缓的诵读,

时间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缓慢地倒流。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如同溪流,

潺潺地淌过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角落。

、窘迫得面红耳赤的毛头小子陈远航;念着她偷偷藏起他夹在书页里的第一片心形银杏叶时,

心口那擂鼓般的跳动;念着毕业舞会上,他紧张得踩了她好几脚,

她却在他耳边笑着说“没关系,踩一辈子也行”的甜蜜。那些文字,

像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珠玉,一颗颗从他的唇齿间滚落,

带着旧日阳光的温度和栀子花的香气。病床上的林晚晴,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坐着,

头微微歪向一侧,浑浊的目光漫无目的地停留在对面墙壁上一小块颜色略深的墙纸上。

她的世界,仿佛只剩下那片模糊的色块和无尽的虚空。偶尔,

当陈远航念到某个特别欢快的片段,比如他第一次笨手笨脚给她煮长寿面结果煮成一锅面糊,

或者她恶作剧把他的钢笔藏起来害他急得满头大汗时,

她的嘴角会极其轻微地、难以察觉地向上牵扯一下。那细微的弧度稍纵即逝,快得像幻觉,

快得让陈远航怀疑是否是自己过度期盼下的错觉。更多的时候,她只是沉默,

像一尊被遗忘在时间岸边的石像,任由那些关于“陈远航”和“林晚晴”的鲜活故事,

如同窗外冰冷的雨点,徒劳地敲打着她封闭的门窗。“……1978年,冬月廿三,雪。

”陈远航的声音在念到这一页时,明显地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纸页上,

晚晴的字迹显得比平时用力一些,墨迹也似乎更深。“远航的厂子,

到底还是没撑过这个冬天。看着他蹲在空荡荡的仓库角落里,背影那么沉,

像被整个冬天的雪压垮了似的……我心口揪着疼。可我知道,这会儿不能哭,我得撑住他。

我走过去,把手放在他肩膀上,那骨头硌得我手心发疼。我说:‘远航,不怕,有我在呢。

大不了,从头再来。’”念到这里,陈远航的声音哽住了,他不得不停下来,

深深吸了一口气,才压下喉头的硬块。他抬起眼,看向轮椅上的人。

林晚晴依旧维持着那个姿势,头歪着,目光涣散。窗外灰白的光映在她脸上,一片沉寂,

仿佛刚才那段浸透了绝望与扶持的文字,只是飘过她耳畔的一缕无关紧要的风。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像窗外冰冷的雨水,瞬间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他合上笔记本,

指尖抚过那粗糙的封面,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爸?”一个带着鼻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陈远航抬起头,看见女儿陈念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眼圈红红的,显然是刚哭过。

她快步走进来,将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目光扫过安静得如同雕塑的母亲,

最后落在父亲疲惫而执拗的脸上。“爸,”陈念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

她在父亲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伸手轻轻握住父亲那只覆在笔记本上的、青筋凸起的手,

“我刚去问了张主任……他说,妈的情况……可能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她顿了顿,

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她连我都不认识了,爸!她连她唯一的女儿都不认得了!

”陈念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崩溃的绝望和心疼,“您天天来,

天天念这些……她听不懂的!您这又是何苦呢?别再折磨自己了,爸……回家吧,好不好?

”陈念的话语,字字句句都像裹着冰渣的钝刀,缓慢而沉重地割在陈远航心上。

女儿压抑的哭泣声在寂静的病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像小锤子敲打着他的神经。他沉默着,

没有抽回被女儿握住的手,只是更紧地攥住了膝上的笔记本。那硬壳的边缘硌着他的掌心,

带来一点微弱的、真实的痛感,让他觉得自己还活着。他何尝不知道女儿说得对?

晚晴那双曾经盛满星光的眼睛,如今只剩下空洞的迷雾,

连亲生女儿的面容都无法在其中留下倒影。他日日复述的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恋与相守,

对她而言,恐怕真的只是毫无意义的背景噪音。这坚持,在外人看来,

无异于西西弗斯推石上山般的徒劳,甚至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的凌迟。可放手?

这个念头仅仅在脑中一闪,便带来一阵窒息般的锐痛。放手,

意味着彻底承认那个与他携手走过半生风雨的林晚晴,真的消失了,

被这无情的病魔吞噬得干干净净。他无法接受。只要他还记得,只要他还能念出那些字句,

晚晴的一部分,就似乎还活在这泛黄的纸页里,活在他的声音里,

书友评论
  • 天涯

    作者洛河之南的文笔娴熟,故事情节独特,吸引了我对《雨中记忆的灯塔》的极高关注。

  • 最初的梦想

    《雨中记忆的灯塔》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从章节设计到情节设置,再到主角的塑造,每一环都吸引着我,让我无法停下阅读的脚步。

  • 旧事酒浓

    阅读《雨中记忆的灯塔》,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洛河之南的卓越笔力。他对各个场景的描写非常精准,展现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审美品味。这样能够陶冶性情的作品已经很少见了,真的让人佩服。《雨中记忆的灯塔》的框架也定得相当不错,整体结构紧凑而流畅,在细腻的文笔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作为一名热爱[标签:小说类型]小说的读者,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令人着迷的作品了。

  • 内吻、太疯狂

    《雨中记忆的灯塔》是一部情节紧凑、扣人心弦的作品,作者对人性的细致描写和故事的连贯性令人印象深刻。期待看到后续情节的发展和令人满意的结局。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