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统一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治理国家。而嬴政接下来的举措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统一六国只是他最不起眼的功绩,其他的举措的影响力更加持久,可以说,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华夏人,就不会有人忘记嬴政。
我小的时候,对历史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刻,我就只知道两个皇帝,一个是嬴政,一个是清朝的乾隆,了解乾隆是因为清宫剧实在太多了,刚好小时候看《还珠格格》,里面的皇帝就是乾隆。而嬴政那是因为他的功绩实在太大了,几乎每个华夏人都知道他。】
朱元璋脸色难看,他一直以自己从南打到北,统一全国为傲,结果天幕却说统一六国只是秦始皇那个暴君最不值得一提的功绩,而且他还看不上秦始皇,这真的让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怎么也吐不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小视频。】
只见林筱随手一挥,画面改变。一位威严的男子身着玄色衣袍,面色凌厉。
【一个字,竟有十九种写法,又互不相认,极为不便。等寡人灭了六国之后,再灭其它诸国,必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统统废掉,只留一种,岂不痛快?】
“这是陛下吗,不像啊。”秦廷的百官悄**的偷偷瞥了一眼嬴政。
嬴政看着底下官员的小动作,无奈地想到,怎么感觉自己的官员越来越不靠谱了。
【这是后世人演绎的关于始皇帝的影视。
由于周朝实行分封制,这个制度在王朝建立初期可以很好地实现开疆扩土的目的,当周天子强大时,这个制度可以使得周天子很好地控制全国。
但是,一旦周天子势弱或者诸侯王强大起来,那么周天子就形同虚设。
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大的自**,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就相当于另一种意义上的天子。而一个独立的国家怎么能没有一种独立的语言文字呢?
这个视频看似只说了文字,但是实际上隐含着分封制的巨大弊端。在后世,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分封制“我的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卿大夫不是周天子的臣子,因为他的权力来源是诸侯。这是一个基本观念,权利来源代表责任归处。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区别于其他诸侯国,每个诸侯国的文字区别越来越大,人才们想要寻得雄主,最少要学七种文字语言,贵族们亦是。
不是没有人发觉这种不便,不然你们觉得诸侯国打仗是为了什么?
由于国家的不同,文字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各国都视彼此为敌寇,于是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开始了。
各国都渴望统一,但是单一的国家并没有这个实力,而且其他六国又不是傻子,不会坐等被消灭,去学习一种全新的文化。
于是,嬴政出生了,仅仅九年统一了六国。这时,摆在嬴政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未知的方向。
深感分封制弊端的嬴政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政权方式来管理他的国家,他要让全国的官员都对天子负责,于是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中央集权体制,而这个制度在后面运用了几千年。
首先便是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于是兼采二者,自称为皇帝。
这里你们看出什么了吗?】
万朝所有人都面面相觑,这要他们怎么说,说始皇帝太自恋了吗,这也不能说啊。
【哎呀,这说明嬴政从没有把自己放在天子的位置上,人家把自己放在人皇的位置上,人家不信神、不信天。】
“这怎么可能,他还封禅了,告慰天地了。”
【嬴政确实封禅了,他封禅时怎么说的,“皇天后土,佑我大秦”,这TM不是请求,这是命令。
嬴政给了老天爷一个巴掌,指着它说,给老子保佑大秦,听到了吗,不然再给你一巴掌。】
“难怪秦朝这么快灭亡,这就是他不敬畏天神的神罚。”
【我还没讲到大秦灭亡的原因呢,你们急啥。】
【之后,他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九卿为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尉、治粟内史。
在地方上,嬴政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存在,但是分为郡制和县制,嬴政将这种制度加以改造然后运用),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这样便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员的权力来源都是皇帝,因此,他们都不是对自己的上司负责,都是对皇帝负责。到此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终于有权力来惩处他的臣子的臣子了。
郡县制的运用是伟大的,从郡县制到现代的行省制度,换汤不换药。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仍旧在使用着郡县制,只不过是郡县制的升级版,解决了最初的郡县制的许多不足。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举措,它保证了只要皇帝不作,无论何时,中央都有权力来处理地方的事务,即便地方发生了叛乱,中央也可以调集全国的军队去镇压,保证统治的稳定。
由此,后世的所有朝代无论怎么对嬴政制度做加法或减法,但是依旧是在嬴政建立的制度内操作。
所以,嬴政无疑是特殊的,作为第一人,在评价千古一帝的时候,无论怎么吵,嬴政他都只能是第一位,不可动摇。
八表同风始中华,百代皆行秦政法。这是对秦国、秦朝、始皇帝最好的赞美。
自秦以后,所有朝代、所有人都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下。
秦虽亡,但秦永存。】
百代皆行秦政法,这句话让秦国、秦朝都沸腾了。
“恭贺陛下。”李斯立刻恭贺道,这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李斯看向王绾等人,高兴地像只斗胜了的大公鸡。
百官亦贺喜道。
淳于越等人则沉默着,百代皆行秦政法,事实证明他们的主张是错误。这个时代的人追求身前身后名,特别是儒家,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理念是错误的,那么在后世人眼中他们是不是阻碍发展的犟种。
“陛下,秦永存啊。自古有哪个国家做到如此。”赵高上前。
嬴政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没有不灭亡的国家,秦朝也必然会灭亡,但是有几个国家做到像秦这样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永生。
“彩。”
——
作者并不是历史专业的,对于许多帝王的举措的意义理解有限,只能从最粗略的角度理解,而且,这只是一本小说,看小说是为了放松,不是来学习历史知识的,如果要学习历史知识请上知网看更专业的文献。
作者是嬴政的粉丝,所以在很多时候会偏向嬴政,不喜请换本书看。
本书纯粹是为爱发电,自产粮故而更新看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