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杏未黄时银杏未黄时消毒水刺鼻的气味在医院长廊里盘旋不散,
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沈芷紧紧笼罩。她蜷缩在冰冷的金属长椅上,
后背抵着斑驳的墙面,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仿佛这样就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头顶的白炽灯发出刺目的光,在地面投下惨白的影子,
空气中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和仪器的滴答声,更添几分寂寥与压抑。手机屏幕第三次亮起,
江夏的名字在来电显示上跳动,那熟悉的名字此刻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她的心。
她盯着那行字,眼神中满是挣扎与不舍,直到**戛然而止,寂静再次将她淹没。窗外,
银杏叶正簌簌飘落,如同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他们相识的第七个秋天,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年,初出茅庐的她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踏入报社实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采访任务落在了年轻的急诊科医生江夏身上。初见时,
医院的走廊里人来人往,喧嚣不已,江夏身着白大褂,穿梭在患者之间,忙碌而专注。
当他终于停下脚步,摘下口罩,露出那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时,
沈芷感觉周遭的嘈杂瞬间消失,那笑容像穿透云层的阳光,直直地照进她的心底,
照亮了她写稿时紧皱的眉,也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心动”的种子。“沈记者,
下次采访能换个轻松的话题吗?”江夏总爱用调侃的语气和她说话,可每次调侃过后,
总会在她加班到深夜时,悄悄送来一份温热的宵夜。有时是香气四溢的馄饨,
有时是金黄酥脆的煎饼,还贴心地附上一张写着“别太累”的便签。当她感冒时,
他会默默把退烧药塞进她包里,还不忘叮嘱她按时吃药。渐渐地,他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
常在银杏树下约会。秋日的阳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他们并肩漫步,谈天说地。江夏曾温柔地说,要带她去看遍世界的秋天,
去日本看漫山遍野的金黄,去加拿大感受枫叶与银杏交织的绚烂,那些美好的憧憬,
成了沈芷心中最珍贵的期待。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半年前悄然转动,
毫无预兆地将她推向了黑暗的深渊。沈芷被确诊为渐冻症,这个可怕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
狠狠砸在她心上。从最初拿不稳笔,稿子上的字迹变得歪歪扭扭,到现在连走路都摇摇晃晃,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提醒着她病情的恶化。她的世界开始崩塌,
曾经热爱的工作变得遥不可及,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都成了艰难的挑战。她开始躲着江夏,
删掉他发来的关心消息,拉黑他的电话,将自己封闭在痛苦的牢笼里。
她不愿让他看到自己一点点失去行动能力,变成一个连呼吸都艰难的累赘,在她看来,
离开是对他最好的保护。“沈芷!”熟悉的声音带着焦急与疲惫,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沈芷猛地抬起头,只见江夏出现在走廊尽头,白大褂皱巴巴的,显然是匆忙赶来,
眼底布满血丝,写满了担忧与疲惫。他大步向她走来,在她面前蹲下,目光紧紧锁住她,
声音哽咽:“为什么不肯接电话?我每天守在急诊室,每一次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
每一次看到新送来的患者,就怕听到你的消息。”沈芷别过头,不敢与他对视,
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声音沙哑:“江夏,我们分手吧。我不想拖累你。我现在这个样子,
只会成为你的负担,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拖累?”江夏猛地抓住她的手,
力度大得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生命,“你知道我这半年怎么过的吗?我疯狂查资料,
翻阅了无数医学文献,联系国内外的专家,四处打听治疗的方法,就是想找到治好你的办法。
你却一声不吭要把我推开?”他的眼中满是痛苦与委屈,还有深深的不甘。
沈芷的眼泪终于决堤,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落下:“我会越来越糟的,
最后可能连话都说不了,生活不能自理,什么都做不了。你不该被我困在这样的痛苦里,
你值得遇到一个健康的、能陪你好好生活的人……”“别说了!”江夏将她紧紧搂入怀中,
手臂微微颤抖,仿佛用尽全身力气在守护着她,“我要的不是什么更好的,是你啊。
从第一眼见到你,我就知道,我的未来里必须有你。就算有一天你走不动了,
我背着你;说不了话,我就读你写的文字。别再丢下我一个人,好吗?我们一起面对,
无论多艰难,我都不会离开你。”沈芷颤抖着回抱住他,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
窗外的银杏叶还未全黄,却已有了暖意,微风拂过,叶子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有些爱,
足以跨越命运的寒霜,照亮彼此前行的路2晨光未破时晨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
消毒水与咖啡混合的气味便在急诊室弥漫开来。江夏揉着酸涩的太阳穴,
在抢救记录单上签下名字。凌晨三点送来的车祸伤者刚刚脱离危险,他的白大褂口袋里,
还揣着没来得及吃的冷掉的三明治。值班室的闹钟显示七点十五分,而他的手机备忘录里,
八点整有场关于渐冻症最新疗法的线上研讨会。“江医生,3床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
”护士的呼喊打断了他的思绪。江夏抓起听诊器冲向病房,
跑动时后腰传来的刺痛让他险些踉跄——旧伤是去年通宵抢救连环车祸时留下的,
此刻在过度劳累下又开始发作。等处理完患者,他靠在消防通道的台阶上吞下两粒止痛药,
手机屏幕亮起,是沈芷发来的消息:“今天的银杏又落了几片。”三个月来,
这样的双重生活早已成为常态。白天,他在急诊室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听着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家属的哭喊;深夜,书房的台灯永远亮到凌晨,
他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英文文献逐字翻译,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细胞因子疗法、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某个暴雨倾盆的深夜,
当他对着波士顿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打盹时,电脑突然黑屏,惊醒后才发现是插座过热烧焦。
看着满地狼藉,他却笑着把这件事写进日记:“至少没把论文烧了,还有希望。
”沈芷的病情像沙漏般不可逆转地流逝。她开始频繁出现吞咽困难,
某次用餐时突然剧烈呛咳,食物残渣堵住气管的瞬间,
江夏几乎是用颤抖的手完成了紧急处理。当沈芷恢复呼吸后,他抱着她坐在床边,
两人的眼泪混在一起滴落在病号服上。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银杏枝叶,
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银斑。转机出现在那个飘着细雨的傍晚。江夏举着手机冲进病房,
屏幕上是一封来自波士顿实验室的邮件,对方愿意为沈芷提供最新的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名额。
“芷芷,我们有希望了!”他握着她逐渐萎缩的手,眼中闪着久违的光。沈芷却轻轻摇头,
颤抖着在平板上写下:“别再为我耗光自己。”江夏的固执超乎所有人想象。
他瞒着沈芷抵押了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又向医院申请了停薪留职。收拾办公室那天,
同事们看着他把患者送的千纸鹤、感谢卡小心翼翼装进纸箱,
护士长红着眼眶塞给他一袋护腰贴:“你这孩子,腰都直不起来了还硬撑。
”他只是笑着说:“等她好了,我要带她去看真正的秋天。
”3银杏叶落时入秋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时,沈芷的病情急转直下。她再也无法握笔,
连简单的点头摇头都变得艰难。江夏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全天候守在她身边。
他跟着康复师学习专业护理技巧,在客厅支起护理床,墙上贴满了沈芷最爱的银杏叶照片。
每天清晨,他会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告诉自己不能把疲惫带给她。然而,
命运并未因此而眷顾他们。某个深夜,沈芷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江夏慌乱地给她戴上氧气面罩,颤抖着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寂静的夜空,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沈芷的手紧紧抓着江夏的衣角,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舍。到了医院,
沈芷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江夏在门外焦急地踱步,不停地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几个小时后,
医生面色凝重地走了出来,告诉江夏沈芷的情况非常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