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陈峰手上那件已经变成“乞丐装”的T恤,忽然觉得,这比任何名牌都帅。
远处,李祥和指导员,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班长张天扬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困惑。
“连长,指导员。”
“这个陈峰……搞什么名堂?撕衣服做标记,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张天扬是猛虎连的老班长了,军事素质过硬,但思想有些传统,一时没看明白陈峰的用意。
李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天扬,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方便指挥?”
张天扬有些不确定地回答。
“这是最浅显的一层。”
李祥的嘴角,勾起赞许的弧度。
“你再往深了想。”
“这支队伍是什么构成?”
“来自各个连队的新兵。他这个**连长,就是个光杆司令。”
“现在,他用这种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瞬间就把指挥层级给建立起来了。”
“谁是指挥官,谁是战斗员,一清二楚。”
“这不仅仅是方便指挥,更是在凝聚人心。”
李祥的目光,投向远处的陈峰,眼神里充满了欣赏。
“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影子。”
“苏联红军?”
张天扬更懵了,这跟苏联红军有什么关系?
指导员推了推眼镜,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带着学者的沉稳。
“连长说得没错。”
“二战时期,苏德战场打得最惨烈的时候,苏联的兵员损失极大。”
“为了最快速度补充前线部队,他们搞出了一种‘战时预备役制度’。”
“一个师从后方开赴前线,路途可能长达几百上千公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从沿途的城市、村庄吸收新的兵员。”
“包括警察、民兵,甚至是符合条件的平民。”
指导员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在给张天扬消化的时间。
“可问题来了,新兵补充进来,军官不够怎么办?指挥体系怎么建立?”
“总不能让一个师长,去指挥成千上万个互不相识的士兵吧?”
“所以,他们就用了类似的方法。”
“从行进的队伍里,临时提拔有经验的老兵、基层军官,担任各级指挥员。”
“为了区分,他们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袖标、布条,作为最直观的身份标识。”
指导员指了指远处已经开始整队的临时连队。
“你看陈峰现在的做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师,在开赴前线的路上,就能滚雪球一样,发展成两个师,甚至一个军。”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的德国人总感觉苏联的军队越打越多,永远都杀不完。”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和这种灵活的战时扩充体系。”
指导员的一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张天扬和其他几个凑过来听的老班长耳边炸响。
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峰。
原本以为那只是新兵蛋子的小聪明,甚至有点哗众取宠。
现在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战术思想。
一个新兵,竟然能想到二战时期苏军的战术精髓?
张天扬的脸颊,感觉**辣的。
他自以为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
可是在真正的战术智慧面前,自己那点所谓的经验,根本不值一提。
指导员看着张天扬等几个班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表情,知道火候到了。
他拍了拍张天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天扬啊,你们都是连队里的骨干,是老兵。”
“军事技能,你们比新兵强,这毋庸置疑。”
“但是,光有一身力气,是不够的。”
“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是科技,更是脑子。”
“你们看看陈峰。”
“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因为他读书多,知识面广。”
“我平时让你们多看看书,多学习一下中外战史,你们一个个都当耳旁风。”
“总觉得那些东西虚无缥缈,离自己很远。”
“现在看到了吧?”
“知识,在关键时刻,就是战斗力!就是胜利的保障!”
“你们自己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把你们放在陈峰的位置上,你们能做得比他更好吗?”
指导员的话,像一把重锤,一下下敲在几个老班长的心上。
他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满脸羞愧。
是啊。
换成自己,可能还在为怎么让这群新兵蛋子听话而头疼。
“知耻而后勇。”指导员看着他们,语气缓和了一些。
“今天这件事,对你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